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 2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 2ppt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师,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 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的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邵雍 ???????????????????? 《冬至吟》何者谓之几,天根理极微。今年初尽处,明日未来时。此际易得意,其间难小辞。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 《杯盘吟》林下杯盘大寂寥,寂寥长愿似今朝。君看击鼓撞钟者,势去宾朋不易招。??????????????????? 《欢喜吟》扬善不扬恶,记恩不记仇。人人自欢喜,何患少交游。???????????????? 善人吟良如金玉,重如丘山。仪如鸾凤,气如芝兰。??????????? 《议论吟》十苟非,自有异。事苟是,安有二。??????????????????????????? 《推诚吟》天虽不语人能语,心可欺时天可欺。天人相去不相远,只在人心人不知。 程朱理学遭到朝臣反对,思想界出现错综复杂局面。陆九渊揭示程朱理学的内在缺陷,并沿着程颐、谢良左、张九成的思路,提出区别于程朱的心学学说。 本心的规定与诠释:本心是陆九渊心学的逻辑起点与核心范畴。他把心与本心加以区别,以本心为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的先验之源,揭示了内心的道德准则与宇宙普遍之理的同一性。 陆九渊以发明本心为为学宗旨,辨析格物与静坐、尊德性与道问学等为学之方,提出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发明本心的工夫。 3-1 格物与静坐。格物穷理不需要烦琐的经典传注,而只需诉诸易简工夫。静坐体验即是一种重要的格物,即是一种重要的发明本心的工夫。 3-2 尊德性与道问学。读书穷理是末不是本,发明本心要先立其大。尊德性对于道问学具有优先性。 3-3 直指本心,自作主宰。本心具足,万物皆备于我。只要收拾精神、自做主宰,就能达到道德上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完善。 从心学发展的角度看,王阳明成熟时期的思想体系是围绕着以良知为核心,以致良知为宗旨而展开的 1. 良知涵义的多重规定。王阳明从本体、是非、志意、自慊四方面对良知作出辨析。 1-1 良知作为心之本体。王阳明的良知源于孟子的良知良能。心外无理,理外无心。 1-2 良知即是是非之心。良知作为个体之心与普遍之理的统一,是主体价值评价的内在标准。他肯定主体良知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动性。 1-3 良知与意、志。意念是非不明,而良知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良知不仅主宰意念之发,而且评判已发的意识活动。意志定向作用,赋予主体行为的专一性。意志与良知的关系基于良知的二重性。 1-4 良知与自慊。良知体现为主体的一定的心理情感体验。自慊是指主体由于行为合乎内在意愿而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 2. 致良知:化本然之知为明觉之知。王阳明把普遍之理融入内在良知,将天理的外在强制化为良知的内在制约,这就要求主体有对自身良知的自觉意识。致良知即是将本然之良知化为明觉之良知。 2-1 致良知即致极其良知。致良知之致,有达到和极限两义。致良知即达到良知之至极,也就是达到对本然良知的彻底明觉,化本然之良知为明觉之良知 2-2 致良知即实行其良知。致良知要依良知而行,致知工夫要落实于切切实实的具体的道德行为之中。 。 2-3 致良知作为圣人之学。王阳明把致良知称之为圣人之学,心之良知即为圣。良知既是致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主体达到理想人格的本原与归宿。 2-4 致良知作为过程。致良知的过程性本源于良知的过程性。个体致知过程就是主体通过真实切己的工夫在不同层次上达到、把握良知的过程。 ?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聂文蔚》 * * 三 宋明理学 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出他们的代表观点。 2、认识宋明时期理学发展演变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探究问题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宋明理学兴起的必要性——汉代以来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1)汉代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新思想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