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本章的知识要点: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掌握各进制之间的转换,能够熟练进行运算 熟悉常用字符的ASCⅡ编码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和用途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 软件系统和计算机语言 1.4 计算机中的数制与各进制数之间的 转换 1.5 数据与编码 1.6 习题 1.1.1 计算机的发展中的关键人物 计算机发展的关键人物(1)-图灵 图灵 Alan M. Turing —(1912.6-1954.6) 现代计算机的鼻祖。 可计算理论 提出可计算任何“可计算序列”——某种0和1的序列——的“通用”计算机概念。第一次把计算和自动机联系起来,被人们称为“图灵机” 。 1.1.1 计算机的发展中的关键人物 计算机研制 参与研制CO-LOSSUS(巨人)机。 从事 “自动计算机”(ACE)的逻辑设计和具体研制工作。 人工智能及仿真设计领域 -- “人工智能之父” 第一台计算机 ENIAC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毛克里(J.W. Mauchly)和艾克特(J.P. Eckert) 。 是第一台能够真正工作的电脑,计算速度5000次加/秒。 1.1.1 计算机的发展中的关键人物 两大缺点: 没有存储器 使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计算,布线过程烦琐、耗时,计算速度也就被这一工作抵消了。 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计算机。 计算机发展的关键人物(2)-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 EDVAC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是现代计算机的原型,现在的计算机通常被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提出了将程序放入内存、 顺序执行的思想,这样,当计算一道新题时只需采取改变计算机中的程序这种“软”的方法,软件开发的历史也从此正式开始。 1.1.1 计算机的发展中的关键人物 提出了五大部件的计算机基本结构。 较ENIAC有两个非常重大的改进: 采用了二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指令也采用二进制; 建立了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便可一起放在存储器里,并作同样处理。简化了计算机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 计算机的发展 从逻辑器件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是基于冯.诺依曼思想设计的计算机 硬件核心由五部分组成 采用二进制 程序存储 微电子器件的发展 电子管 特点:体积大、功耗高、 寿命短、速度慢、可靠性差。 半导体晶体管 特点: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 包括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 集成电路芯片 (IC-- Integrated Circuits) 特点:速度快、体积更小、 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等。 IC集成度分类: SSIC(小规模集成电路) 晶体管数100个以下 MSIC(中规模集成电路) 晶体管数100~3000个 LSIC(大规模集成电路) 晶体管数3000~105个 VLSI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晶体管数105~108个 ULSIC(甚大规模集成电路) 晶体管数108以上 目前的Intel“酷睿”、 AMD“速龙”集成度超过108 从微电子器件的发展看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 计算机的发展史 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 内存为磁鼓,外存为磁带,机器的总体结构以运算器为中心 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程,运算速度为几千次每秒。 应用范围小,主要应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 第二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 内存为磁芯存储器,外存为磁盘 使用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编程,在软件方面还出现了操作系统。运算速度为几万次每秒到几十万次每秒。 其主要应用领域为数值运算和数据处理。 第三代(1965—1970年)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电路计算机 出现了半导体存储器,外存为磁盘,运算速度为几千万次每秒。 机器种类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采用积木式结构及标准输入/输出接口。 使用高级语言编程,使用操作系统来管理硬件资源。 体积减小,功耗、价格等进一步降低,而速度及可靠性则有更大的提高。 其主要应用领域为信息处理(处理数据、文字、图像等)。 第四代(70年代初到至今)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实现了电路器件的高度集成化。 70年代初,出现微型计算机(PC)——以微处理器(MPU,单片IC的CPU)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 内存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外存为磁盘、光盘,运算速度可达几亿次每秒。 计算机进入了几乎所有的行业。 计算机发展趋势与展望 巨型化 计算机的存储容量更大、运算速度更快、功能更强。 微型化 是以微处理器的发展为特征的。 网络化 传统局域网应用的Cli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6J607 建筑节能门窗.pptx VIP
- 党建文化墙安装施工方案.docx VIP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单元主讲稿(新版).pptx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业务知识及经济原理测试试卷.docx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doc VIP
- (完整)16J607建筑节能门窗.pptx VIP
- 广告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版).pdf VIP
- 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设计.pptx VIP
- Q/GDW+13053.53—2018++35-750并联电容器成套采购标准(第53部分:110(66)kV变电站10kV-3000kvar-5%电抗率集合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专用技术规范).pdf VIP
- 12 《谏太宗十思疏》(原卷版)-基于“教考衔接”“学习任务”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全国通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