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非营利组织及其法律制度环境考察报告.doc

印度非营利组织及其法律制度环境考察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印度非营利组织及其法律制度环境考察报告

印度非营利组织及其法律制度环境考察报告 发布: 2007-12-03 01:35 | 作者: 贾西津 | 来源: 中国民间组织网 | 查看: 123次   2005年2-3月,由印度自愿行动网络和香港乐施会联合组织,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政部、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香港乐施会等单位的一行10人,赴印度进行了为期13天的对于印度非营利组织及其法律制度的学术考察访问。这次学术考察走访了印度新旧德里、孟买、阿哥拉、普纳等城市13个机构,包括印度计划委员会、印度法律委员会等政府有关部门,尼赫鲁大学法律与治理中心、普纳大学ILS法律学院、政府法律学院、塔塔社会科学院(TISS)等学术单位,印度法律研究所、中国研究所、国际管理研究所等独立研究机构,以及印度志愿行动网络(VAIN)、亚洲参与研究协会(PRIA)、全国倡导研究中心(NCAS)、青年联合与志愿行动(YUVA)等社团组织。本次考察重点关注了印度非营利组织的法律环境和监管体系,它们对中国非营利组织法律规制提供了诸多借鉴意义。   一、印度的非营利部门   “印度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有时惹人气恼,但它仍愿一如既往,我行我素。这就是印度:全面地接受生活,无论是善,是恶。”   ――甘地夫人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印度的非营利部门显现出颇高的活跃程度,从而也引发非营利组织研究者们的浓厚兴趣和关注热情。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发展中的大国,印度与中国的可比较和可借鉴意义,又更近了一层。   (一)印度非营利部门的历史   印度有记载的志愿服务和慈善组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在印度自身的传统中,宗教鼓励个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对于非营利部门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前,福利活动和社会服务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宗教和社会组织共同承担的。政府的功能侧重在促进社会的精神、道德发展,而在教育、医疗、济贫、救灾、文化等许多方面,民间的宗教和慈善组织扮演着活跃的角色。   印度的社会慈善始终与宗教价值观紧密相关。早期婆罗门教的教义非常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作为最高德行的慈善,如果没有体现敬意,那么还不如不去施予。因而,在慈善行为中,精神是最珍贵的,其次是世俗的知识,最次要的才是满足生理需求的如衣食等的施予。公元前6世纪佛教的出现,带来了另一种志愿和社会服务的途径,僧人开始更多为穷人和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物质的服务。13世纪穆斯林王朝的确立给印度的志愿与慈善传统带来了较大的变化,现代志愿和慈善的概念逐步发展起来。另外,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鼓励家庭的慈善,这影响后来的慈善行为,使大家庭成为印度重要的社会保障机制,而不是以个人的社会慈善为主。   自18世纪后期英国的殖民统治时代以来,印度的志愿和慈善组织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8世纪后期-1947年的殖民统治时期。这一阶段印度非营利部门的发展与本土的社会变革和印度人民的独立自由运动紧密相连。19世纪初基督教传教士大量建立学校、医院等慈善机构,也传入了西方的理性、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念,印度本土的精英很快加入其中,开始了一个政治、经济、社会等全面转型的时代。随着社会改革运动的进行,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由社会精英领导的反抗英殖民统治的民族主义运动也掀起高潮,其间兴起了大量私立的学校、学院、新闻媒体等机构,商会也得到较大发展。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和他所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于印度非营利部门的影响是值得一提的,他所提倡的社会全面发展和志愿参与观、乡村工业和自治社区建设、平等的教育体系、妇女权利等理念,都在印度非营利部门的发展中有所体现。   第二个阶段是1947年-1975年的后独立时期。印度1947年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标志印度的非营利部门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独立激发了方方面面人们的激情和各种期待,但同时印巴分治的冲突不断和国内的形势需求也强化了社会控制和政府的角色。这一阶段非营利部门的蓬勃兴起和政府发展模式主导的倾向同时呈现,构成一对在紧张中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多种多样新型的非营利组织大量涌现,包括五十年代追随甘地的志愿组织,六、七十年代的行动组织或非政党政治组合、福利性志愿组织、西方协助组建的发展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等。另一方面,1950年宪法赋予了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更强的权力,相应削弱了非政府的角色空间。政府还大力组建和操纵许多非营利组织来承担各方面功能,并试图控制和影响媒体,这引起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反抗行动。1975年,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公民自组织、媒体、政治运动等的活动均被悬置了起来。   第三个阶段是1975年至今的后紧急状态时期。随着民主机制的重建,各领域的非营利组织重新活跃起来,这一阶段印度非营利部门的发展突出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