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城市化背景下生态旅游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发展.docVIP

乡村城市化背景下生态旅游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城市化背景下生态旅游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发展.doc

乡村城市化背景下生态旅游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迁,乡村城市化有进一步加速的趋势。乡村城市化和旅游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乡村城市化的本质和现状的研究,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通过分析生态旅游和农业生产的融合,提出我国旅游业发展模型转变的建议,并建立新型的基于乡村城市化的旅游发展形态。   关键词:乡村城市化 生态旅游 农业生产 旅游发展形态   乡村城市化又称乡村城镇化,即将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镇性质的居民点聚集,将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使城市化要素在农村地区逐渐增长的过程。乡村城市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变化、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等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亟需转变。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乡村城市化不但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还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乡村城市化为生态旅游和农业生产融合发展开拓了一条重要的发展道路。   乡村城市化的理论基础   西方关于乡村城市化的理论主要有:结构理论、区位理论、区域发展不平衡理论、内源式乡村发展理论和城乡一体化理论等。刘易斯创立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区分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农业部门的人口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有限的土地和数量众多的人口使农业部门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工业部门的收入相对于农业部门要高,使得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参与工业部门的生产。这一模型忽视了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拉尼斯和费景汉提出农业人口的减少将导致农业生产减产,只有在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才有可能为工业部门提供多余的剩余劳动力。托达罗提出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将导致城市的就业压力增大,只有在农业部门得到发展并能够留住大量劳动人口的时候,才有可能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而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原因就是其对城市的过分依赖,发展乡村经济并减少其对城市经济的依赖将会有效改变这种落后状态。因此,乡村城市化的本质就是要使城市和农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城乡之间的平衡社区,使城乡能得到整体发展。同时,伴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使农业社会逐渐向城市转型。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预测,我国将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的人口将从2005年的5.72亿增加到2025年的9.26亿,新增的3.5亿城市人口中将有超过2.4亿流动人口。人口的激增会给城市带来沉重的压力,如何管理人口增长,如何获得充分的公共融资以提供社会服务,如何解决土地、能源和水等重要资源的供需压力,以及如何处理环境造成的影响等都成为了我国政府必须充分认识的问题。因此,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不能仅仅将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而应该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城市化的本质不是将农村人口都转移到城市,而是将农村建设的和城市一样,使其拥有更多的城市化元素,使农村经济成为整体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并极具活力的一极,这样才能真正的使我国的城市化道路越走越广阔。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达3亿人次,占全国出游总量的三分之一,乡村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然而,为农家乐经济所带动的乡村旅游在近两年来遭遇了较大的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   首先,基础设施简陋,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农家乐形式的乡村旅游的投资主体大多为个体经营户,其资金实力普遍不够雄厚,投入不足导致不管是娱乐卫生还是食品卫生都达不到要求;其次,特色不够鲜明,品牌意识不强。早期农家乐局限于适应城市居民周末假日的休闲娱乐,没有将其提高到综合旅游的层面,没有着力挖掘旅游产品的特色,更谈不上品牌的建立;第三,组织程度不高,管理亟待规范。个体经营的组织程度低,管理水平很难跟上;第四,环保问题与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由于早期粗放型经营的结果,使得很多地区的农家乐成为了乡村污染的源头;第五,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欠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农家乐的从业人员一般是农民改行成为服务者,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服务质量普遍较差。最后,农家乐也没有将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乡村旅游与农业的发展脱节。   生态旅游和农业生产融合发展模式及其意义   生态旅游包含两个内涵: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生态旅游各方参与者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农业旅游是农业和旅游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是生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旅游依托的农业资源是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是融观赏、参与体验、娱乐学习、购物、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