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支急性发作护理常规.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护理常规 RICU 王春晓 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早期症状轻微,多于冬季发作,春夏缓解。晚期因炎症加重,症状可常年存在。 概述 病理学特点为支气管腺体增生和黏膜分泌增多。病情呈缓慢进行性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严重者常发生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 病因 吸烟 焦油、尼古丁和氰氢酸等化学物质:损伤气道上皮细胞→气道净化功能下降;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腺体分泌增多、杯状细胞增生,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积聚→诱发感染。 病因 感染因素 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鼻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见。在病毒或病毒与支原体混合感染损伤气道粘膜的基础上可继发细菌感染。 理化因素 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的慢性刺激。 病因 气候 寒冷常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及急性加重常见于冬天寒冷季节,尤其是在气候突然变化时。 过敏因素 部分患者与过敏因素有关。尘埃、尘螨、细菌、真菌、寄生虫、花粉以及化学气体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因素而致病。 病因 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当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增高时,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分泌物增多,而产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病理生理 气管、支气管的内壁都覆盖着一层黏膜,由纤毛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组成,黏膜下层含较多的黏液腺和浆液腺,腺体导管开口于黏膜表面。正常情况下,杯状细胞和腺体分泌少量黏液覆盖在黏膜层表面,对黏膜起保护作用,可保持气管黏膜的湿润,以便把吸入气管、支气管内的尘埃颗粒、细菌等黏附住,阻挡其进入肺组织深处,然后,再借助于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摆动,把它们排到气管上端的喉头部位,经口腔咯出。 病理生理 气管、支气管的腺体和杯状细胞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痰多 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纤毛破坏→抵抗力下降 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支气管平滑弹力纤维遭破坏,细支气管软骨萎缩、变性、阻塞→晚期可引起肺气肿和肺心病 临床表现 咳、痰、喘、炎 咳 咳嗽,以晨起为著 痰 一般呈白色泡沫状,若伴发感染则痰量增多,粘稠度增加,可呈脓性或偶尔痰中带血。 小量 20~50ml /24h 中等量 50~100ml /24h 大量 >100ml/24h 临床表现 喘 反复发作后,由于支气管狭窄痉挛,可发生喘息,加之感染,可呈哮喘样发作。 炎 反复感染发炎,迁延不愈。 分型、分期 分型:根据1979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 单纯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咳嗽、咳痰两项症状。 喘息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具有喘息症状 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鸣音 (目前大多认为该型应属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 分型、分期 分期:按病情进展可分为3期: 急性发作期: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任何一项症状明显加剧。 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喘、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 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急性发作期治疗 控制感染 吸氧 怯痰止咳 解痉平喘 纠正器官衰竭 急性发作期护理常规 环境和体位 病情观察 呼吸道护理 用药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指导 健康指导 1、环境和体位 安静舒适、空气清新,室温18℃~21℃,空气湿度50%~60%,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指导并协助患者取舒适有利于呼吸的体位,取半卧位,床头抬高,头部垫一小枕。 2、病情观察 观察咳、痰、喘症状及痰液的性质、气味和量;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全身症状,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发现患者有呼吸困难、发绀、表情淡漠、神志恍惚等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抢救。 3、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保证机体氧供,减轻因缺氧引起的重要器官损害,根据病情予鼻导管、面罩、无创呼吸机甚至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保证SpO2至少在90%、PO2>60㎜Hg以上,注意观察呼吸状态; 3、呼吸道护理 排痰护理 遵医嘱予雾化吸入,根据患者情况,清醒者鼓励患者有效咳嗽,病情危重或昏迷者协助翻身扣背体疗、吸痰或体位引流以排痰; 呼吸指导 主要指导患者缩唇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保持口腔清洁,防治呼吸道感染。 4、药物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怯痰、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