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全市科技、教育、人才大会上的讲话科教文体.doc
在全市科技、教育、人才大会上的讲话科教文体范文大全
在全市科技、教育、人才大会上的讲话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全市科技、教育、人才大会上的讲话
(2005年5月12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科技、教育、人才大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于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协调发展,建设工业新城、生态绿城、旅游美城、文化名城,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有重大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传达贯彻省科技、教育、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分析我市科技、教育、人才工作形势,对我市科技、教育、人才工作进行总动员、总部署,明确目标任务,研究对策措施,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人才工作,为我市与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希望大家集中精神,增强责任感,切实开好这次会议。对会上印发的三个文稿,大家要深入研读,积极思考,认真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次会议开成高质量、高效率的会议。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我市科技、教育、人才工作回顾
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市科技、教育、人才工作进步很快,对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喜中有忧,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我市科技、教育、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教育、人才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一是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了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教育工作会,每年都召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工作会议,推动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的健康发展。二是制定相关政策,教育工作方面,制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科技工作方面,制订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阳江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阳江市科技兴市十项工程实施方案》、《阳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投资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才方面,制订了《关于加强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2002-2005年阳江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通过政策的规划、引导、扶持和带动,使我市科技、教育、人才工作在正确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三是资金支持。市委、市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给予大力支持,2000年,全市普通教育经费总计6.09亿元,其中预算内支出2.51亿元,2003年,两项支出分别为12.3亿元和4.8亿元,增长了120%和91%。2000年,市本级科技(含人才)投入661万元,2003年达3443万元,增长5倍多。这些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1、科技进步成效显著。一是科技型企业发展较快。创建了2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003年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3.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二是企业科技实力不断增强。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家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落户我市,全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达70家。三是形成了一批区域特色品牌。其中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8个,省名牌产品7项。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中国刀剪之都落户阳江。四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居粤西地区首位,2003年专利申请量达369件。科技进步有效推动了我市经济增长,科技贡献率达45.16%,我市综合竞争力在全省三类地区居首位。
2、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率迅速提高。1999年与2003年相比,幼儿入园率由21.03%提高到48.6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96.11%提高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47.9%提高到58.88%,高中在校生由22610人提高到32162人,增加48.3%。2001年创办了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结束了我市无普通高等教育的历史。二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完成了293所薄弱学校、122所老区山区危房学校改造任务,每一所中学都配备了计算机室,并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三是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从高考情况看,1999年,我市上省专科线以上考生人数仅1904人,上线率仅为38.1%;2004年,我市第三批以上考生上线人数达7126人,比1999年增加近4倍,上线率为74.5%,比1999年提高36.4个百分点。
3、人才工作有明显突破。加大了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近年共引进多层次的各类人才近3万人,人才队伍增长速度较快,建市时全市仅有专业技术干部1526人,2003年达52516人,是建市时的3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