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人性假设的企业管理模式选择模型构建.doc
基于人性假设的企业管理模式选择模型构建
内容摘要:企业管理模式的科学选择对于面临激烈竞争的企业至关重要。为了提供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依据,描绘出企业管理模式科学选择模型,文章提出企业管理模式的科学性与实际效果取决于能否准确认识其体现的人性问题的假设,并以西方人性假设理论为起点和重点,阐述了人性内涵及特点,重点回顾了西方主要的人性假设理论。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与调查访谈法,得出当前中国企业管理者在对西方人性假设认识上存在优劣之分、以偏概全和静态认识的误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科学选择模型,指出管理模式的选择必须以自身所面临人性问题的正确认识为前提。
关键词:管理模式 人性假设 认识误区 科学选择模型
面临激烈的竞争形势,找到一种科学、高效、适用的管理模式成为大小企业的共同目标。众所周知,管理模式的形成离不开人性假设,即每一个管理决策和管理行动的背后,都有一种人性与人性行为的假设。近现代以来,一直是西方国家在进行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中国企业大部分在管理上都是对欧美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本土化,而大部分却没有成功。王颖超(2011)从人性假设角度来探讨模式的生成,得出多元管理理念下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宋丽丽(2011)重点论述东方人性理论的构建必要性与方向,但对当前人性认知缺陷和管理模式科学选择没有涉及。可见,人性的再认识和管理模式的科学选择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一定价值。
人性内涵的再认识
人性是指人的本性或属性。周文霞(1999)提出“所谓人性,就是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所获得的全部属性的综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所具有的全部规定性”。于晓霞、秦廷国(2008)从哲学角度研究认为人具有双重生命和本质,即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类似动物的自然生命存在和自然生命本质,即人的“种生命”和“种存在”,还有一个后天形成的、自我创生的、与动物根本不同的自为生命存在和自为生命本质,即人的“类生命”和“类本质”。因此,人性是对人的本质的综合,它既该反映人作为一种动物的求生的本性,也该同时反映人之为人的、能劳动创造的、更高级的社会性。
深入分析人类本质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始终具有动物所有的本性,如求生、性等本能。社会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属性。人不同于动物,在于动物不能能动地改变环境,而人却能通过发明工具,为自身建立不同于原始自然的人类生活。第二,可变性与可塑造性的统一。这是人之所以能够被管理的重要属性。人性的社会属性是随环境的变迁而变化的,使人性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同时,人性在社会生活中受到诸多约束,长久使得人性形成了能够被塑造的特点。第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这是人能够被普遍管理的属性。一方面,在特定地域和传统中,人类形成了具有普遍共有的本质,如文化属性。但随着社会发展,个性化的追求成为时尚,个体在思维、表达、追求等方面都开始不同。
西方重要人性假设理论回顾
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内容丰富,从演进历史看,先后出现过“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X-Y理论”、“复杂人”与 “文化人”等人性假设(裴广一,2011)。但仔细地研究,最基本的假设还是“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源于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其指出人是“有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工作只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报酬。以此,以泰勒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者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表现为强调用物质和经济利益来刺激工人努力工作,把重点放在对事和物的管理,忽视个人的需要和目标,重视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提倡权威控制以保证企业生产高效率。
(二)“社会人”假设
20世纪30年代左右,伊尔顿?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后半期,发现员工的工作产量同工作条件、工资报酬等没有绝对直接的联系,而与人们的社会性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发现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此,他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即人除了物质条件需求之外,还有社会需要,如人的行为受感情支配,包括工友间的友情、工作环境带来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李靖,2009)。显然,“社会人”假设使管理者对人性的认识和判断更进一步,与之对应的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行为科学理论则强调人的情感的作用,在管理方法上主张满足人的爱、归属等高级需要。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人”的概念。20世纪40年代,马斯洛发表了最有影响的论文《人类动机理论》,首次提出“自我实现”的概念。随后经过十余年的总结,于1954年出版《动机与人格》书中,马斯洛用了三章介绍自我实现人的十九个印象、爱情和创造性,指出“自我实现是通向最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