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通病防治概念.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质量通病监理实施细则 前 言 住宅工程的质量,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和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实施专项治理,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更是我们党和政府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群众办事、办好办实的重要标志。 住宅小区工程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作为单独的一类,有着与其他它房屋建筑工程不同的特点。一般小区工程的工期较短、造价偏低、结构简单、仅作简单的内装修;而且因房间分隔多而砌筑量大等。而施工承包单位依据此特点,安排的施工人员多而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人员不足,对现场施工质量控制较差,形成工程中的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在整个工程中虽然较为离散,但对于今后购房的住户来讲,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应特别重视对住宅小区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屋面外窗卫生间渗漏、楼地面(墙面)空鼓裂缝、室内空间尺寸进行预控,加强对易发生部位和环节的施工控制,对已发生的质量通病毫不放松,坚决整改,以保证工程达到质量标准。我监理部根据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的现象,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编制以下方案: 编制依据 1、相关技术标准、质量验收规范 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 3、委托监理合同、施工承包合同 4、本工程的监理规划 5、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图纸会审纪要、设计交底文件及设变更文件等) 6、已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 7、宣城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规定 8、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实施细则 建质(2010)92号 9、其他相关文件资料 目 录 第一篇 土建篇 一、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二、 填充墙墙面裂缝防治措施………………………………………………… 三、 混凝土、砖砌体墙面抹灰裂缝防治措施………………………………… 四、 外墙外保温墙面裂缝、渗漏防治措施…………………………………… 五、 外窗渗漏防治措施……………………………………………………… 六、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渗漏防治措施………………………………… 七、 屋面渗漏防治措施……………………………………………………… 八、 栏杆、扶手施工控制措施………………………………………………… 九、 安全玻璃施工控制措施………………………………………………… 十、 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施工控制措施…………………………………… 第二篇 安装篇 十一、 地漏安装不规范,水封深度不足防治措施…………………………… 十二、 散热器安装不规范,散热器支管渗漏防治措施……………………… 十三、 地面辐射采暖安装不规范防治措施………………………………… 十四、 通风、空调风量达不到设计要求防治措施…………………………… 十五、 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做法不规范防治措施……………………… 十六、 金属配管及桥架电气接地(含跨接)不可靠防治措施……………… 十七、 新型电气金属导管机械联结不良防治措施………………………… 十八、 电气暗配管不通, 管内穿线“死线”, 金属线管有毛刺防治措施… 十九、 户内配电箱安装及配线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防治措施…………… 第一篇 土建篇 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一)楼板建造要求 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设计单位在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设计时,在确保楼板承载力的前提下,应适当提高楼板的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20mm,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100mm。对于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行抗裂验算,合理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 3、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 4、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0m的板应配制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应小于Φ8mm。 5、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 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2000㎜。 6、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导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