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复习 考查文言实词积累掌握情况 人教试验版
高二语文复习 考查文言实词积累掌握情况 人教试验版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复习:考查文言实词积累掌握情况
二. 重点、难点:
(一)实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学习文言文,理解词义至关重要。汉字历史非常悠久。我们现在把上古文献中所能证明的意义叫作“本义”,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社会的需要,一个字就可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这些意义都是从本义直接引申或间接引申出来的,一般称为引申义。例如“采”,从甲骨文看,上面是手爪,下面的“木”,是长着树叶的树,整个字像用手采摘树叶的形状,是会意字。《说文》:“采,捋取也,从木从爪。”可见,“采”的本义是用手摘。如《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由“摘取”义,引申为“选择”。如《史记·秦始皇本纪》:“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还可引申为“收集”(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如《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还可同音相借,借“采”作“彩”,色彩(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彩”)。如《史记·项羽本纪》:“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由“色彩”又引申为“彩色的东西”“彩色的丝织品”(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如错《论贵粟疏》:“衣必文采,食必梁肉。”又可引申为“文章的文采和词藻”,“人的神色、神态、颜色”等。
二. 词义的演变
词义扩大,是指词的今义比古义范围大,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如“河”,古代是黄河的专名,现在泛指一切河流,“秋”,本来是一年四季中表示第三季的名称,杜甫《绝句》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里的“秋”却是“年”的意思。
词义缩小,是指词的今义比古义范围小。如“瓦”,古代指“一切瓦器”。《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现在只有房顶上盖的才叫“瓦”。又如“怜”,古代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怜悯”,《信陵君窃符救赵》:“独不怜公子姊邪?”另一个是“爱”,《孔雀东南飞》:“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现在只有“怜悯”这个意思了。
词义转移,是指词义由甲范围转到乙范围。新义产生后,排斥了旧义,而新义与旧义有一定的联系。如“兵”,原指武器。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后来转为掌握武器的士兵。“然”,本义是“燃烧”,《孟子·公孙丑下》:“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后来假借作代词“这样,那样”,形容词“对、是的”等,这些假借义排斥了本义,词义发生了转移。
三.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的众多义项并不是平等并列的关系,往往有源与流的区别,情况也较复杂。如韩愈《师说》中的“师”,在不同的句子中就有不同的意思。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例(1)中的“师”是名词,指老师;例(2)中的“师”是名词意动用法,是“以……为师”的意思;例(3)中的“师”是动词,是“学习”的意思;例(4)中“师”是动词,作“从师”讲。
四. 古今同形双音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这是古今汉语词汇的显著差异之一。阅读文言文时常常把古代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有的双音词,古今是同形异义,这也要在阅读中区分开来。如:
1. 卑 鄙
今:双音节词,指人的品质恶劣。
古:两个单音节词。“卑”指出身低微,地位卑贱,与“尊”相对;“鄙”指见识浅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 非 常
今:程度副词,“很、太”的意思。
古:非,不是;常,寻常。形容词性偏正词组,意即:不同于平常或指偶然事变。《史记·项羽本纪》:“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又,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另外,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词组成联合式双音词时,有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会出现偏义复词。从形式上看,两个单音词是并列的,其实只有一个单音词在表义,如果不明此理,两个单音词一起解释,往往会自相矛盾,以文害义。如诸葛亮《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句中“存亡”,词义偏在“亡”上。《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勤心养公姥”,焦仲卿父亲已死,这里只能讲“姥”。
五. 通假现象
通假字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借旧字来表达新义;二是本有其字而不用,却去借用它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如“卒”字。
【模拟试题】
一.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也
C. 尽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