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 士、庶民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更不知“天子”。这表明分封制 A.容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 B.强化了宗法体制 C.促成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D.巩固了西周统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提到分封制有?“建国”与“立家”之分,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家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导致士和庶民不忠于国,只忠于家的局面形成,因而分封制隐含国家分裂的因素,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讲的是分封制,不是宗法制,B项不选;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易导致国家分裂,不是巩固统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 春秋时期族刑(针对宗族)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等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 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 D.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中“族刑”由“整个宗族”到“三族”的变化,可知当时宗族血缘关系的范围大为缩小,这是宗法观念逐渐淡化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诸侯分封,A项不符合题意;仁政思想针对的是百姓,而不是宗族,d项错误;郡县制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与宗族没有关系,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3. 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滞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 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史实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所叙述的,各朝各代对诏书传达的重视程度都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诏书对于中央的重要作用,诏书的快速传达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现象不是经济交流;C项不是目的是结果;D项错误,不是材料的目的。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 4. 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人皇宫,接受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A.削弱丞相权力 B.解决王国分裂问题 C.重建选官制度 D.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材料与地方王国问题 无关,故 B 错误。材料也并没有体现选官制度和儒家思想的相关内容,故 C 和 D 排除。 因为他们接受皇帝的垂询实际上是在牵制宰相,限制相权,故而加强皇权,故本题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消弱丞相权力 5. 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下列最能体现该主张的史实是 A.世家大族任朝廷要职 B.由中央掌控地方的賦税 C.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抽调各地精兵充实禁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意思是皇帝和士大夫共同管理治理天下。宋代实行科举制,A项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看不出皇帝和官僚的关系;C项正确,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体现了皇帝和官僚共同管理国家,符合题意;D项错误,不能体现皇帝和官僚的关系。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6. 宋制规定,御史台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来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因此,御史台官员与宰相的关系极为紧张。如宋神宗时御史唐垌,曾面弹王安石,且胡说一通,但神宗却不加责怪。由此可知 A.监察制度的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 B.唐垌的弹劾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 C.王安石刚愎自用导致了谏官弹劾 D.监察官是帝王的耳目和统治工具 【答案】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御史台 7.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录取名额根据各州户籍人数的多寡等进行分配,为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科举考试中采取多种方法防菹“冒籍”。但“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冒籍”的存在,反映了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