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湿材料的研究现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调湿材料的研究现状调湿材料的研究现状

调湿材料的研究现状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of humidity-control materials 侯国艳,冀志江,王继梅,王晓燕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4) 摘要:本文阐述了发展调湿材料的意义,简要介绍了调湿材料的调湿机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指出需进一步加快调湿机理的理论研究以及发展经济且性(能良好的调湿建材产品。 关键词:调湿材料;湿度调节;节能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引言 现时社会中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公众话题,相对于绿色无污染、可持续性发展等环保概念而言,湿度调节显得陌生且往往容易被忽略。近年来,湿度的作用和危害在国内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关于湿度控制和调节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多少亦即干湿程度的物理量。过高或者过低的湿度影响人居环境与人体健康,对物品的保存、仪器的寿命等等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湿度由过高(低)至过低(高)交替变化时的危害更为严重。 图1是加拿大学者Anthony V.Arundel等[1]考虑各种因素后,推荐的最佳相对湿度范围: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可使环境中细菌、病菌、霉菌, 寄生虫的总数量最少,将呼吸道感染和过敏症、气喘病、化学作用的可能性降至最小,且能保证空气中臭氧的一定发生率,使空气清新净化。 2目前调节湿度的办法及展望 3 湿度调节材料的研究现状 从图中可以看出湿度调湿的研究从1982年开始逐步趋于热门,在1990、1991年达到一个高峰,随后热度慢慢下降。直到1998年,关于湿度调节方法及材料的研究突然再次热门,并维持着较高热度直到现在。 3.1 调湿材料的分类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 [6]。按照有关高分子结构单元物理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结晶度,分子越规整就越不利于吸湿[7]。 1997年,渡材信治等对国际化学联合会(IUPAC)所划分的等温吸附曲线种类进行分析,并用开尔文关于毛细管凝结理论,以两端开口的圆柱毛细孔为模型,考虑到吸附与脱附毛细管中弯月面有所不同,得出:孔径在3.0nm~7.4nm之间且分布均匀的材料,在相对湿度40%~70%之间具有最佳的调湿性能[8]。 3.2 调湿材料研究的现状 3.2.1国内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梁金生梁广川复合磷酸盐纤维素活性炭无机抗菌剂防霉剂海泡石族矿物的酸洗、活化以及各组分的混合、制浆、成型、焙烧和破碎一种具有自调湿功能的建材添加剂。3.2.2国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INAX公司最近研制开发出一种健康建材,不仅降低了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且更具有调节室内湿度作用[13]。此外,日本还申请了多项关于湿度调节或控制材料的专利,奠定了日本作为调湿材料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近几年来美国在调湿薄膜方面的研究报道,主要是用做航天器的冷凝器涂层,用于水分回收。西班牙F. Caturla和M. Molina-Sabio(2003)对海泡石以及与活性炭复合材料做为调湿材料进行了研究[14]。Rogatkin, M. V. Malle等学者对蒙脱土类调湿材料也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15,16]。 4结语 国外关于调湿材料的研究远远领先于国内,日本的研究又远远领先于其他的国家,尤其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更是拥有相对先进的理论基础,在所能查阅到的资料看来,欧美的国家对调湿材料的机理做的研究远不如日本来的详细和具体。目前,日本所选用的湿度调节建材有硅藻土、沸石、海泡石、蛭石、水铝英石等等。目前,具有湿度调节建筑材料的种类有地板、墙体隔板、天花板、墙体材料等。但从当前国内市场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既经济又具备良好调湿性能的建材的出现仍需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 Anthony V.Arundel, Elia M.Sterling, Judith H.Biggin, and Theodor D.Sterling. 1986. Indirect health effects of relative humidity in indoor environments.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65:351-361. [2] 国外自然科学与文物1996.考古技术2):1 [3] 冉茂宇.2003《封闭空间调湿材料新的调湿特性指标及其理论基础》.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1):64-69 崔明煊. 1996.能吸水性物质的应用.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7(1):60-61. [6] 罗曦芸,金鑫荣.2000.文物保护用复合型调湿剂的机理研究.化 工 新 型 材 料.2):15-17 [7] 罗曦芸.1997. 调湿材料的开发.化工新型材料.:9-12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