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遂宁市历史名人遂宁市历史名人
唐朝进士张九宗?中国创建书院第一人?
在四川省遂宁市市区城南开善路,凡50岁以上的男女都知道开善河畔山上曾有一座有5个天井、40多间房的大型庙宇——开善寺,说:开善寺是广德寺的山门,山上古树参天,三四个人牵手都不能合抱树身。过去开善寺叫滴油寺,最早是叫碧游寺。
原来,一千三百多年前,此山叫梵宇山,后名梵云山。广德寺道圆大师(为克幽禅师衣钵弟子,克幽圆寂,道圆即法席住持广德寺)来到此处“九思山房”做客,见山绿水清仙气缭绕,异鸟珍禽飞翔林间、九思山房书声朗朗,不禁合掌礼佛,在九思山房前结庐建寺,命名为“碧游寺”。而九思山房的主人,就是我国创建书院的第一人——唐朝进士张九宗。
张九宗,生卒年不详,遂宁人,自幼聪颖好学,文思过人。贞元十一年(795年)九宗中进士,出任戎州(今四川宜宾)刺史,注意民风,着重教化,治理有方,政绩显著。后历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等地)、华州(今陕西华县)、普州(今四川安岳)、遂州(今四川遂宁)、邛州(今四川邛崃)等五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后持节封侯,归曲乡郡(资料来自市档案馆《遂宁县志》)。
张九宗在任遂州刺史时,见遂宁学宫废圮,于是致力恢复,亲自主讲,大力提倡教育,使遂宁文风日盛。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书院——九宗书院。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萌芽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大学雏形。
“九宗书院”是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建于唐贞观九年(635年),距今有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据志书记载,岳麓书院创办于公元976年,距今一千零二十多年。世界建立最早的大学是埃及的“爱资哈尔大学”,创办于公元983年,比岳麓书院创立晚了七年。而遂宁的“九宗书院”,比著名的岳麓书院早创建三百多年。九宗书院的创建,标志着中国教育体制中一种新的办学形式的诞生。
张九宗在遂宁城南原废圮学宫旧基建书院,名“九宗书院”。张九宗讲学其中,亲植柏樟,《通志》称:“遂宁文学,自九宗倡焉。”
张九宗在梵云山遍植佳木奇花异草畜养鸟兽,取山庄名“九思山房”。“九思”取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其含义是:勤于思考,时时思考,每事思考。另外,?“九”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表示“最大”的含义,“九思”也可理解为“思考到极限”。而这,孕育着中国书院作为聚徒讲学的教学机构特质:以私人讲学为主,学子读书求学,自由研究学问,传播学术主张及思想观点。
九思山房大门楹联:“欲藉水山来养性,更凭花鸟去偷春。”张九宗的《荣禄诗》:“牛羊衔草窥环佩,鸟雀离花听管弦。”可看出书院的景致与诗人的另一种闲情逸韵。诗人吟诗:“梵云春晓画图间。”自此,“梵云春晓”成为遂宁名胜景观之一。
一千三百多年来,“九宗书院”随沧海桑田而变迁:毁于五代末孟知祥之战?。宋庆历四年1044年 太守廖询复建于郡城东,后被江水冲毁。嘉泰二年1202年 转运史王勋、知州赵善宣迁建于书台山麓,易名“书台”。嘉定年间书台山附近有二雁塔,刻录唐、宋以来科甲名士。殿廊有石刻《考经》,传为宋徽宗亲书。唐、?宋迄元,擢第者为蜀书院之冠。明洪武四年1371年 松江儒士钱恕知遂宁,与州同陈善授捐俸重修。“新绘七十二贤及历代道学宗儒”奉祀其中。嘉靖九年1530年 知县郑重威重建,二十一年扩大规模。崇祯末毁于兵火。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举人席有源、李晋阳集资呈准知府汪世椿,仍于书台山旧址重建。讲堂名“撷秀”,厅堂匾“学生”,书斋7间东名“明志”,西为“致远”。
嘉庆、道光年间三次重修、补修,院内“岚光翠柏,蔚然深秀”“历代鸿儒各臣,蝉联辈出”。清末改为天台寺初级小学。
据《遂宁县志》:在城南开善寺,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乡试解元,后曾任兴平县令的章评,建“梵云山书院”并在此讲学。现在,梵云山上却不留书院一丝痕迹,但道圆大师建的碧游寺(即开善寺),晨钟暮鼓、僧侣诵经却延续至遂宁破?“四旧”时方寂灭无声。
(罗桂兰)?
风华绝代说黄峨
明嘉靖三年(1524年),“议大礼”事起,席书揣摩帝意被皇帝倚为重臣。在这起政治事件中,同样也牵扯着另一个四川遂宁文人的命运,那就是风华绝代的巾帼诗人黄峨。
黄峨的丈夫是明代文学家杨慎(1488~1559),他两次上疏议大礼,又“跪门哭谏”,聚众请愿,竭力反对将皇帝亡故的父亲兴献王尊为“皇考”,享祀太庙。帝大怒,两次廷杖杨慎,后谪戍云南永昌卫。黄峨从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中跌入苦难的深渊,开始了与丈夫分别达30年之久的辛酸人生。
黄峨(1498——1569),字秀眉,遂宁西眉乡皇榜石人,工部尚书黄珂之女,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通经史,擅书札,工诗文,少时就以诗曲名满京城。
琴瑟和谐流佳韵
在《遂宁县志》中,保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