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学生谈话的艺术
和学生谈话的艺术(共五篇)??
2011-08-19 10:28:23|??分类:?教育成长【它山之|字号?订阅
本文转载自yc红袖《和学生谈话的艺术(共五篇)》
?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我们在和学生谈话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厢情愿的去关心学生,没有找准那根弦,即使你是好心,也不能取得圆满的效果。如果是居高临下,指出学生的一二三,学生口头承认,心里却不服气,效果会不尽人意。如果是朋友相待,没找准那个调,也将不得要领,你的“学生朋友”也不会领这个情。如果是尖酸刻薄,讽刺挖苦,企图促其警醒,那么你将和这个学生的心灵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因此,找准那根弦,对准那个调,拨动的是心弦,触动的是心灵,洋溢的是愉悦,产生的就是共鸣。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和学生谈话的艺术之(一)
??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自有他丰富的内涵。有些细腻,有些粗犷;有些外向,有些内敛;有些亲近,有些疏远,不一而足。有这样一个谈话的个案:
?? “你这次考得怎么样?”
?? “不怎么样。”
?? “我觉得就你而言,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值得肯定的了。”
?? “那是你对我没什么期望。”
??? ……
?? 这是我所了解的一次师生谈话失败的个案。从这段对话中看出,学生明显有抵触情绪。在这个学生和我的联系中了解到,这位班主任在班上说了一些同学某些科应该考好而没有考出应有的水平,对她却只字不提,这位学生感觉老师对她失去了信心。她还说如果老师把我狠狠地批评一顿,也许我会好受些。
?? 这就给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批评也许受不了,不批评又说不批评,真是左右为难,这就是我们做老师的艰难。其实对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只不过是老师不太了解她而已。因为这位同学,学习很刻苦,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她妈妈就常常说要她去散散步,出去走一走,她就是不肯出去。作为老师觉得像这样的同学,刻苦而没取得好成绩,心里一定很失落,内心深处一定很自卑。所以采取的办法是以肯定为主,没想到的是学生很失望,以为老师看不起她。所以对话陷入了僵局。
?? 我班的学生A,中英数和综合科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化学的考试却不及格,才八十多分(一百五十分制)。那天自习课,我把她喊到走廊上。
??? “你知道我为什么喊你出来吗?”
?? “化学呗。” 她脸红了。
?? “是啊,我也觉得,就你的水平,起码应该在120左右。”
?? 她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眼睛里有一丝闪烁不定的希翼,但瞬间就熄灭了,随即又低头摆弄着自己的衣角。
?? “你知道化学老师怎么说你吗?”
?? “失望?”她狐疑地看着我,又摇摇头。
?? “A的化学没问题,从她解题的思路就知道,虽然答案错了,但她在化学方面的感悟能力和化学综合能力绝对没问题。”我认真的说。
?? “真的?”她猛的抬起头。
?? 我认真的点点头,并充满信心地看着她,“你想想,数学科成了多少有志学生的拦路虎,而你过关斩将,游刃有余,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
?? 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充满信心的回到教室。
??? 美国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视察一所乡村中学时,曾任意指定一部分学生,说这些学生将有优异发展的可能,结果他的谎言使教师通过笑貌、眼神、语调等方式将自己暗含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这些学生,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欢乐和奋发溢于言表,并产生了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
美好的期待,对学生而言也许是一剂信心的良药。
?? 和学生谈话的艺术之(二)
?英国著名解剖学家麦克劳德,在读小学时,曾是学校出了名的“人物”。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便和几个伙伴偷偷套住一只狗,宰杀后把内脏一件件剥离开来观察。谁知他杀的狗是校长家的,且是校长最宠爱的狗。校长得知后十分恼火,决定施以重罚,处罚令人吃惊: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和一幅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便认真画好交给校长。校长看后认为他画得很好,对错误的认识也比较诚恳,“杀狗事件”就这样了结了。
这也许和他后来荣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校长的宽容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因为“杀狗事件”而失学并成为麦克劳德永远的伤痛的话,也许世界上就少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了。
我一向反对放纵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认为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的最高级别的爱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有时候别具匠心的宽容,反而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应。
近段学生迟到,有递增趋势,且越来越厉害。今天我的课,他又迟到了,我盘算着如何处理此事。
?? “报告!”他满头大汗的来了。
?? “怎么迟到了?”我语气随和。
?? “睡过头了。”他汗涔涔地,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
我示意他进来,同学有些失望的骚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