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远古四明
第一部分 远古四明2)远古四明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是宁绍平原远古文明的第一道曙光,她与后来这一地区的良诸文化共同构成于越先民史前文化的主要源头。从远古到春秋战国,先民们在浙东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物质与精神文明。陈列第一部分“远古四明”,上迄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至战国时期的古越文化,通过一组组珍贵文物和场景复原,形象展示了宁波先民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历史足迹,展现了中华文明远古的辉煌。3) 宁波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图在我们面前这张大幅地图上,标示了迄今为止宁波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我们看到姚江流域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也是河姆渡文化核心区域,这些遗址好像一颗颗珍珠,被蜿蜒的姚江串连,熠熠生辉。姚江不愧被称为宁波的母亲河。【知识链接】宁波简称“甬”,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宁绍平原东端,东有舟山群岛,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033平方公里。境内主要山脉有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台山脉的支脉,是宁波最重要的一条山脉。宁波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全市海域总面积为97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内河纵横,水量丰沛,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合成甬江,经镇海招宝山流入东海。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宜人宜居。4) 河姆渡考古现场看着这幅图片请听我为您讲述一段历史。那是1973年的夏天,当时的余姚县罗江人民公社在姚江边建造一个排涝站时,发现了一批骨器、石器和黑色陶器,群众和当地领导十分重视,立即报告了县文化主管部门,省里得知消息后派省博物馆的专家现场察看并将采集的标本带回杭州,考古人员仔细研看过标本后,一时感到茫然,因为以前没有人见过、更无人认识这些陶片;同时又兴奋不已,肯定这是一种新颖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但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发现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经过1973、1977年两期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2600多平方米,揭露了干栏式建筑和水井遗迹,出土了造型独特的夹炭陶器物群,丰富的动植物遗存和制作精美的象牙雕刻艺术品,特别是栽培稻谷的大批量发现,无一不给人以震撼,随后被命名为“河姆渡文化”为世界考古界所认同。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证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与文明发祥地。是二十世纪中国百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照片就是当年发掘时拍摄的。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记住那些为探索历史而作出贡献的人们!5) 河姆渡文化场景7000年前宁波地区的气候与自然环境怎样?这个场景就是根据考古发现对当年情况的真实再现。河姆渡文化早期的气候,与现在的海南岛以及广东、广西地区的气候相接近,比现在的宁波更温暖湿润。山上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丘陵上生长着一丛丛浓密的灌木,平原水草丰美,一片沼泽湖泊,海涂广阔、海天一线。密林深处,生活着老虎、狗熊、大象、犀牛等巨兽;坡前平原上经常有梅花鹿、水鹿、麂等身影出没其间;各种淡水鱼类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涉足在湖塘岸边;芦苇沼泽地带,大雁、野鸭和白鹤翩翩起舞,獐、四不像等动物也不时出现在河姆渡人的视线里……天蓝水碧,远比我们今天的环境优美得多。让我们走入7000年前的河姆渡,去感受一下吧!6) 双榫槽板·傅家山遗址看看场景中复原的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再看看陈列柜中这些简单的石器以及这些木质构件。您不用感到疑惑,河姆渡人就是用这些原始的石质工具加工这些建筑材料,搭建起了适应当地低洼潮湿环境、防止野兽侵害的“干栏式”建筑,使得居住文化向前迈进了大大的一步。通过这一组河姆渡人使用的榫卯、企口板和双榫插板标本,您可以了解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掌握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木材加工技术和建筑技术。在“干栏式”排屋中,梁柱间用榫卯结合,不仅安全稳固,也使居住空间扩大;地板以企口板拼成,平整牢靠;墙壁用芦苇编织物制作,简便实用。甚至一些构件上还雕刻了图案,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华丽得多,当然也要舒服得多。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创造。通过这些精美的构件,您还可以了解到,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理知识,比如对长、宽、厚以及各种几何形状和角度的认识,也许这就是中国几何学的开端吧!7) 橡子7000年前的人们吃什么?看看您眼前的这些标本就知道了。当时的人们除了食用自己种植的水稻和养殖的动物以外,采集和狩猎仍然是主要的食物来源。山上的坚果、密林中的蕨类植物和水生的菱角,都富含淀粉,是河姆渡人喜爱也容易得到的食物。橡子和菱角等出土时往往成坑发现,看来当时的人们不仅采集食用也储存剩余的食物,以备不接。8) 骨哨这组器物是河姆渡人吹奏过的骨哨,是用鸟类肢骨中段加工制作而成,其中一件在出土时,哨腔中还插有一根小动物的肢骨。这些发现是不是可以给我们许多的联想?让我们想起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探索研究生英语(基础级)读写教程课件unit2-2.pptx VIP
- ZZ058 动漫制作赛题 第3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财务管理(山东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docx VIP
-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带答案.docx VIP
- 2025年中国铁路北京局招聘(212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课件.pptx VIP
- 建军大业作文课件.pptx VIP
- 医疗护理员课件.pptx VIP
- 环境管理学课件.pptx VIP
- 【原创】 2021八省联考英语读后续写方法探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