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古典诗歌常考题型及应对策略(有答案)精华..docVIP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古典诗歌常考题型及应对策略(有答案)精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古典诗歌常考题型及应对策略(有答案)精华.

古典诗歌常考题型及应对策略 怎样读懂一首诗? (一)带着几个[基本问题]去阅读 1.诗意:关注标题、句式、语言、注释、作家、时代 2.情景:写了什么景(人、事、物)?(重在身临其境,努力还原) 抒了什么情(思想、哲理)?(由景推情,抓关键词,抓直接抒情的词句) 3.写法:古代诗歌除了在语言上比较特殊之外,和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有相同相通之处。 (二)特别提醒: 1、理解诗歌时,务必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入乎其内,细品诗句;也要出乎其外,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的主基调。不要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诗最后两句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由于老师会常常提醒同学们关注诗歌的题目、作者、诗歌及注解,同学们做题时已经养成看诗歌及注解的习惯,但却不能关注诗歌题目给我们的信息,导致对诗歌理解存在偏差,因而特别提醒关注诗歌题目,由题目就可以感知到诗歌的主要信息。 形象 常考题型 诗词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析。 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诗歌。(怎样融情于景) 诗歌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典型题目 典例一: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答案】【注】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 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选取薄暮雪霁天晴时分,出门远眺见遍山白雪,樵人初归,野草燃烧,断断续续的烟霭生于傲立的石松之间,空山寒寂,景物清冷;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空山独行,情感清冷(心灰意冷、凄凉、失落、苦闷)。 。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对象为人:细节、动作、外貌、心理、侧面)、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角度、手法 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结合)、动静(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动静结合)、点面、远近上下俯仰、感官(视听嗅味触)、乐哀、对比、衬托、烘托、渲染、联想想象(反客为主)、用典、象征、抑扬、白描、工笔 修辞手法 比喻(通感)、拟人(比拟)、 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设问、反问、互文、反语等 结构形式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等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四、思想内容情感 (一)常考题型 1. 筛选概括诗句内容(如:“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那些内容?让作者“心乱的原因有那些”? 诗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2. 分析诗词中流露的感情。 3. 分析诗歌中主人公思想情感的变化。 (二)典型题目 典例一: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题目】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解题规律】信息筛选,简单概括,得分点全 典例二: 曲江花 阆苑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题目】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 【解题规律】分析内容,概括情感。辨明题目问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还是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情感。 典例三: 满江红·登黄鹤楼①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②前珠翠绕,蓬壶殿③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