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刺尖研究进展青刺尖研究进展
我
国
青
刺
尖
资
源
的
研
究
进
展
姓名:王戈
教师:郭凤根 教授
学号:2006090078
专业: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日期:2007年5月19日
我国青刺尖资源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野生药用植物青刺尖在分布,生药学和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我国青刺尖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青刺尖;分布;生药学;营养成分
青刺尖又名青刺果、打油果、炮筒果、牛奶捶、鸡蛋糕、梅花刺、枪子果、打枪果、阿那斯、狗奶子、蒙自扁核木。为蔷薇科植物青刺Prinsepia utilis Royle的干燥茎叶。在东巴经书及《滇南本草》和《中国植物油脂》等书籍中均有记载。青刺尖始载于《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攻一切疮毒痈疽”;主治痈疽毒疮、风火牙痛、枪伤、骨折、蛇咬伤;根主治虚咳、久咳、积食、风湿性关节炎;果主治目翳多泪、消化不良[1] 。西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如彝族、苗族、傈僳族、纳西族、普米族以及居住于泸沽湖畔的摩梭族均有使用青刺尖的历史和习惯。青刺尖全身都是宝。其树、根、叶、花、果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青刺尖油可以食用,又可作药用或它用,用青刺果嫩尖腌制的咸菜,清凉健胃消食,对抑制口腔及肠道炎症有较好的作用;而青刺尖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平肝降火、凉血收敛之功效,民间用于各种痔疮、便秘、肛周疾病、风火牙痛等;盛夏被蚊虫叮咬引起皮肤溃烂发炎,用青刺果尖、叶、根煮后清洗,有较好消炎作用。当地少数民族凡长期食用青刺果油的都能够延年益寿,甚至八十岁以上高龄还能够参加劳动。藏族、摩梭人视青刺果为吉祥树和百花之王并看作神物加以崇拜。
深入研究青刺尖的药用特性,对我国今后发展青刺尖的药用价值和人工引种栽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青刺尖的研究主要以其生药学和营养成分为主且文献较少,本文将从青刺尖的分布、生药学和营养成分等方面进行间要综述,旨在为开发我国青刺尖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青刺尖的分布
我国青刺尖本品分布较广,资源较丰富。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在云南省的昆明、蒙自、太理和丽江等少数民族地区均有分布[2]。
2 青刺尖的生药学特性
2.1 植物来源
青刺尖的全草为常绿或落叶小灌木,高1~2m。小枝被黄褐色短柔毛,有枝刺,刺长1—3em。叶片矩圆状卵形或矩圆形,长3—6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或全缘,两面光滑,叶柄长约1em,总状花序腋生或生于侧枝顶端 花梗长约0.6cm,花萼筒杯状, 上部5裂,裂片5,裂片三角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或生于侧枝顶端;雄蕊多数, iX,皮1。核果椭圆形,略紫红色,有粉霜,宿萼反折。花期3—4月,果期6—7月。全草呈短节状.长2~3cm。茎圆柱形,表面绿色或黄绿色。断面中,黄白色,直径2~6rmn。叶卷缩,绿色,稍革质。常可见叶腋间有干缩的花和枝尖利,刺长2~3cm,花白色,不完整。核果椭圆形,暗红色,有粉霜。气微,味苦。
2.2 青刺尖的理化鉴别
韦群辉等[3]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对青刺尖的化学成分做了检验,结果表明,青刺尖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鞣质等,其种仁含油约35%,叶含氰化物。其茎组织特征可见表皮下有一列含蓝紫色色素的细胞,其下有大型的特异气孔,气孔处为空隙,并有数列径向排列的类长圆形细胞。皮层外侧散在众多大型草酸钙簇晶。韧皮纤维月牙形。髓部约占横切面的1/2, 细胞中含红棕色物质、方晶和簇晶。叶中脉横切面上表皮有多数非腺毛,栅栏组织2列,上下表皮内侧细胞排列疏松,部分细胞中含棕红色物质。粉末特征与组织特征相符,可见花粉粒。
有人利用95%乙醇提取,系统溶剂法及硅胶柱色谱分离,用化学和1HNMR、13CNMR等光谱学方法结合抗炎药效学的筛选实验对青刺尖抗炎活性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分离并鉴定了正三十四烷醇(Ⅰ)和熊果酸(Ⅱ)两个化合物[5]。
2.3 在我省明间的民族药名及药用经验
由于青刺尖在我省分布广泛,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青刺尖作为一种非常好的药用植物,我省多个民族均有使用本品的历史,并且经各民族长期使用均具有较好的疗效。由于地域、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和对其药用效果认识的差异也使青刺尖的叫法不一和药用配方的多样性。
表 1 .民族药名
民族 药名 白族 Zrtdaqitjinl(zhoudaqijiang; 皱达启尖) ;(huigukezhi;灰鼓颗脂)[云南大理] 苗族 “考波楂” 纳西族 “阿纳斯”[云南丽江]、“书达”[云南大理]。 普米族 “刺呐” 彝族 “粗龙”[云南大理]
表 2 . 明间药用经验
民族 用药部位 药用经验
白族
嫩叶梢及果实
[附方1]:青刺尖嫩叶梢5 10g,水煎服,并可用煎液反复漱口。治口腔湿热糜烂。
[附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