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13红楼梦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13红楼梦分析

第五章 《红楼梦》 第一节 《红楼梦》的作者和版本 第二节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和理想色彩 1、《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宝黛爱情是理想化的才貌之爱。 2、《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宝黛爱情是建立在长期了解基础上的知己之爱。 3、《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宝、黛爱情纯洁真挚、专一持久 。 4、《红楼梦》描写了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表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红楼梦》按照现实生活的发展逻辑,掬“一把辛酸之泪”,描写了一对具有叛逆精神的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讴歌了人类的美好感情。把爱情描写同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对生活理想的热烈追求紧密结合起来,是小说具有了深刻的社会内容。 第四节 《红楼梦》的主要形象 薛宝钗: 薛宝钗是作为封建淑女的形象出现的。同是寄住在姨母家里,宝钗和黛玉这对儿表姐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如果说林黛玉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女性,那末薛宝钗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女儿。林黛玉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失败者,薛宝钗是恪守封建道德的牺牲品。 薛宝钗作为一个恪守封建礼教而最终成为礼教牺牲品的典型,其形象具有以下几点鲜明的特征: 首先是虔信、恪守封建道德观念,为躬行礼教,倾向理智,而压抑才情,丧失自我。 其次是有城府,“会做人”,喜怒不形于色;乖觉圆滑,善于处世,精通关系学。既会对上逢迎,又会对下安抚,博得上下赞扬。 再次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第五节 《红楼梦》的结构艺术和语言特色 二、《红楼梦》的语言特色 《红楼梦》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加工,形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 《红楼梦》的叙述语言是接近口语的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它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有立体感。比如第23回,宝玉听到贾政叫他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宝玉)正和贾母盘算,要这个,要那个,忽见丫鬟来说:“老爷叫宝玉”,宝玉呆了半晌,登时扫了兴,脸上转了色,便拉着贾母,扭的扭股儿糖似的,死也不敢去。…… * *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一、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曹雪芹,满州正白旗人,出身于封建贵族官僚家庭。从曾祖父曹玺开始,中经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頫,曹家祖孙三代四人任过江宁织造。既负责置办宫廷御用物品,又充当康熙皇帝的耳目。又因曾祖母是康熙的乳母,有诗人、书法家、藏书家兼校勘家之称的祖父曹寅曾为康熙的“侍读”,所以曹家与皇室有着密切的联系。康熙南巡六次,有四次驻跸曹家,使曹家在江南非常显赫。康熙死后,雍正即位,曹家开始失势,雍正五年又遭抄没,次年全家从南京迁回北京。这时曹雪芹十三四岁。生活境遇比以前一落千丈。晚年贫居北京西山,靠朋友接济和卖画度日,过的是“满径蓬蒿”、“举家食粥”的生活。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使曹雪芹更加体会到人生悲哀和世道的无情,也摆脱了原属阶级的庸俗和偏狭,看到了封建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和感伤。他的《红楼梦》从乾隆六年开始动笔,共“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因乾隆27年幼子夭亡,忧伤过度,卧床不起,这年除夕离开人世,终年不到50岁,留下一部未完成的书稿。 北京植物园黄叶村占地1.8公顷,矮篱环护,石径蜿蜒,小巷幽深,别具风韵 二、高鹗续书 学术界一认为《红楼梦》后40回由高鹗补续,高鹗祖籍辽东铁岭,属汉军镶黄旗。官至翰林院侍读。他把《红楼梦》补成120回,成功处理了宝、黛爱情悲剧,使得故事完整,便于流传。但结尾处安排了贾家“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有损于小说的主题。艺术上也较为逊色。 三、《红楼梦》版本 分为抄本和刊本两个系统。 1、抄本80回,多带有脂砚斋等人的评语,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脂本”。属于这一系统的现已发现十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戚本。 2、刊本120回,由书商程伟元先后两次用木活字版印行,乾隆56年(1791)本称为“程甲本”,乾隆57年(1792)本称为“程乙本”。 清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程乙本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一、《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虽然写的是家庭琐事、闺阁闲情,却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巨著,内容丰富,意蕴深厚。读者从很多角度审视剖析,都会为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浓厚的悲剧意蕴所震撼。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认为:“《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大体上说,《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爱情和婚姻悲剧。 第二,女子的悲剧。 第三,人生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