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修身治学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修身治学思想.doc

试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修身治学思想   摘 要:《曾国藩家书》作为曾国藩修身治学思想的载体之一,是研究曾国藩修身治学思想的重要文献。曾国藩家书中的修身与治学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进德”和“修业”两个方面,本文将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曾国藩的修身治学思想。   关键词:曾国藩;修身;治学   《礼记·大学》曾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曾国藩对于礼记中儒家所提出的明德于天下的标准,亲身实践并且真正的做到了修身、治学、齐家以及明德于天下,而其中修身与治学思想又是其后齐家与治国思想的基础。通读《曾国藩家书》,其行文风格通正平顺,条缕清晰。其文风为桐城派风格,而桐城派文章一贯力求“清真雅正”,理解起来简明达意、清顺通畅,而文章所蕴含之深意发人深省,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效,而其中关于修身与治学的思想更是令人深思。   1 修身与治学的两个方面   曾文正公在其家书中关于修身和治学方面的记载很多,但总体上说出关于修身的要点主要集中在“进德”与“戒骄惰”两个方面,而关于格致治学的要点则主要着墨于“修业”与“有恒”两个方面。关于修身与治学正如曾文正公曾在《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中所言“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1]由此观之,读书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品德和勤于自身的学业以谋求自立。而后曾文正公又言“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1]对于当前社会上大多数学术工作者而言,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及增强学业知识水平远较之功名利禄重要得多。   2 “进德”的核心与实践方法   而关于“进德”的具体标准和实践方法,曾文正公曾有所述及,如“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2]君子所忧者悲天悯人者矣,在当前社会风气日益焦躁的状况下,作为求学致知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持“悲天悯人”的“士”的情怀本身便是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问题。然而“进德”的核心不仅仅是要保持君子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更要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正如曾文正公在《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所言:“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戾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即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此余所深信。”[4]可见,公事当强矫,私事当谦退,家世鼎盛时,当居安思危才是长久之计。   关于“进德“的实践方法,即如何解除骄傲、怠惰,在《曾国藩家书》中更是比比皆是,颇多论及,如在《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中所述:“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现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5]此外在《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篇中所记述的一段话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谨慎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傲耳。”[7]诵读此句,感叹之前社会上发生的“李天一”事件,不正是富贵子弟的多骄多傲,从而锦衣玉食以至于动手打人所引起的恶果吗?   3 “修业”的忌讳和方法技巧   在治学修业方面,曾文正公更是认识到骄傲所带来的弊端,并主张力戒之。如在《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篇中提到“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已,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8]由此观之,即使才华横溢,倘若恃才傲物的话,也必将怀才不遇、潦倒一生。此外,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和屡试不中者不一定都怀抱利器,倘若其才果真利器,是金子必当有发光之时。正如曾文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