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这里是杭州的一个普通住宅小区,叫做钱江时代,他的设计师给他的名字叫做垂直的院宅,而当地人给他的名字叫做钱塘江边的那几栋怪房子,这个小区在开盘的时候销售的状况并不好,因为设计师独特的理念还有它不一样的长相,它的设计师名字叫王澍,最近刚刚得了国际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兹克奖,由于这样的一个奖项,使得人们对于王澍和他设计的这一堆古怪的房子刮目相看。
导语:这里是杭州的一个普通住宅小区,叫做钱江时代,它的设计师给它起的名字叫做垂直的院宅,而当地人给了它一个更加有趣的名字,叫钱塘江边的那几栋怪房子,这个小区在刚刚开盘的时候卖得并不好,因为设计师独特的理念,还有它不一样的长相。它的设计师名字叫王澍,最近刚刚得了国际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由于这样的一个奖项,使得人们对于王澍和他设计的这一堆古怪的房子刮目相看。
人物介绍:王澍,49岁,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解说1】
2012年2月28日,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颁奖典礼将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普利兹克建筑奖每年度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被誉为全球建筑界“诺贝尔奖”。在历届获奖者中,有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丹麦设计师约翰·伍重,鸟巢的设计者瑞士设计师皮尔·德·梅隆,以及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者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等等。作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王澍引来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记者:您好像一直走过来是比较,用别人给您的评价是比较狂妄,比较清高的,但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还要去参加一系列的国际的评奖?
王澍:我从来没参加过评奖,我觉得比较高兴的是我从来不参加中国国内的评奖,那才叫评奖,每次评的时候会要求你提交资料,层层地让你填东西,完了之后有人要审你,评奖。 国外的奖都很简单,都是某一天某人给我电话,说你拿这个奖,事先我不知道任何事情。
记者:就是说按照我们的逻辑,你没有参评。
王澍:从来没有。
记者:人家就给你。
王澍:到现在为止我从来没有参评过任何奖。
记者:你这次得奖是用什么得的这个奖?
王澍:两块吧我觉得,一块儿可能是大家讲的代表作,当然他们有国外的评委那种角度,他们会认为我的这么大面积的整体设计在全世界都罕见的项目,剩下我做的宁波的博物馆,在公众的心目当中用大量的旧的回收材料来建造,既包含了对历史的讨论,也包含了对这种生态或者可持续发展的讨论,这是代表作。 另外一个就是他们讲给我的是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动摇不妥协,保持高质量的设计。
【解说2】
在此之前,王澍的名字并不被人们所熟知,那么他是何许人物,为什么一位青年设计师能够走上最高荣誉的领奖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杭州市首先找到了王澍设计过的唯一一个商业住宅项目“钱江时代”,开始了对他的采访。
【钱江时代小区动态采访】
记者:咱们上几层?
王澍:随便,上一楼,因为底下有两层高度的架空,主要是这个,应该有一个空间,在这儿。当心,有点黑,这儿有点荒废。就是这个小空间。
记者:您设计的是什么目的呢?
王澍:当时是想这个比如说你这个下雨天,老人小孩可以有一个地方玩一玩。
记者:这是几户人家,这一个门就是一户人家吗?
王澍:对,这里就是四口,一、二、三、四,这就是四户。
记者:这给四户人家一个共用的院子。
王澍:对,它自己每一家有一个种树小院子,这是四户共同可以用的。
记者:过去北京大杂院那公共空间。
王澍:是,但是显然你可以看到就是这种社区的意识的培养的,它是要需要时间。
记者:那您看,您带我们到这儿来,这是因为荒废了还是说人们根本没有理解你的意图。
王澍:我觉得这种生活方式的变换想让它变回来是困难的。
记者:您指变什么回来?
王澍:比如说大家原来有邻居,大家喜欢邻居坐在院里互相聊天,当大家这个失去了这种生活方式之后,我是希望用我的建筑把这个方式能找回来。
【解说2】
王澍从2001年开始接手设计钱江时代,到2007年建成业主入住。最初他给这个拥有6栋高楼的小区起的名字叫“垂直院宅”,本意是通过院落式设计,引导一种邻里共处的社区生活。但是5年之后,当记者跟随王澍随机走进这样的高层院落里,刚开始看到的情况似乎并不理想。
【钱江时代小区动态采访】
记者:也就是说它小小的这样社区氛围并没有实现。
王澍:这是中国城市一个很大的问题,它并不只是社区,这个社区,因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