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语文教学科学化讨关于语文教学科学化探讨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函授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关于语文教学科学化探讨
姓名 杨国强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专业 汉语言
年级_____大三_______ 层次 专升本 教学点___甘南_____
交论文时间 二 0 一 四 年 七 月 十九 日
评 语
成绩__________ 评阅教师__________ 备注:论文成绩采取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进行评阅
关于语文教学科学化探讨
姓 名 杨国强
摘要:人们常说语文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第一个“法”就是“有规律”,可以理解为教学的一般原则,也就是教学规律;第二个“法”字是某种特殊的方法,“教无定法”就是“自由行动”。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而科学的特点就是根据普遍性来处理特殊性。
关键词: 规律 ;创设;逻辑;个性;
引言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科学有序的,它体现在学科目标是标准的,学科内容是规范的,知识的分类是严谨的,语、修、逻、文,字、词、句、段、篇,既突出重点,又覆盖全面。课文选取的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课文体系既体现了综合性、实用性,也体现了序列性,纵向注意训练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横向注意知识点互相渗透、相辅相承。语文教学的有序性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总体上说,无论教师教学还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趋向无限;学生思维过程也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就教学方法看,各种程式化的教学法应运而生,语文能力训练亦呈层次化,包括听、说、读;写,观察、联想、想象,综合、概括、比较等等。
一 语文教学的无序性
语文教学是无序的,无序性表现在教材上,现行语文课本都是“文章选集”,虽然总体看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也是遵循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但它毕竟是由一篇篇并不连贯的文章组成的,和其它学科相比(比如数学),语文前后课文之间并不存在严密的科学序列。数学课前面一章没学懂,后面一章就无法听;前面的公式定理不会,后面的习题就做不出来。而语文课却并非如此,《雨中登泰山》没讲,并不妨碍你学《荷塘月色》,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语文课的一个特点,所以说语文课缺乏这种一环紧扣一环的约束力。语文教学的无序性还表现在课堂教学的不平衡性、随机性。语文课的主观性、审美性、多义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不平衡性、随机性。和其它学科相比,语文的主观色彩特别浓,同一个问题往往可以有多种答案,对一篇课文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写作更是如此,在保证合乎基本规范、原则的前提下,反对干篇一律,主张各抒己见,主张创新。而学生虽然同在一个年级、班级,语文程度各不相同,而且他们的个人趣味、欣赏要求、审美习惯也各不相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因此高明的语文老师,他们的课堂教学总是不平衡的,不可能是绝对有序的,因为他们总是以学生为主体,总是干方百计地激活学生,学生活了,偶然性、随机性的情况就会不断发生,甚至异峰突起,高潮迭出。一堂语文优质课的轨迹,就是一条波浪线,一条心电图式的曲线。任何“一刀切”的教学设计,不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追求课堂教学的绝对平衡有序,只能是把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约化”,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慢慢变成机器,思维在教师的指挥棒下钝化。
二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思想性
韩愈曾经说过,文以载道。“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都是为其“道”服务的。一段时间出现了“文道之争”。“文革”时期,曾有人把语文课教成了政治课,后来,又有人淡化了语文课的思想性。这些做法和倾向都俱片面性,语文课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功能。新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写道:“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等。这些都反映了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界就很重视人文教育。孟子说:“教人从善,谓之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都是在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教学,就是要对学生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作用,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革命领袖、英雄人物自然流露的崇敬、爱戴的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自然地接受到道德情感的教育。语文课中无论是成功的朗诵,还是对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声情并茂的剖析,都可以起到启迪、感化的作用,使学生全神贯注于教学活动之中,知、情、意、行各方面都能得到协调平衡发展。如果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只是会读、会识几个字,而没有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