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授历史现象如讲授历史现象.doc

如何讲授历史现象如讲授历史现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讲授历史现象如讲授历史现象

如何讲授历史现象? 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一样继续是2011初中历史课标的“基本知识”,却一直被一线教师“忽视”。课标为何要单立历史现象?什么是历史现象?中国古代史有哪些历史现象?怎么去理解历史现象?如何进行中国古代史的历史现象教学?这是本课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探究一 为何要理解历史现象? 1. 什么是历史现象?中国古代史主要有哪些历史现象? (1)什么是历史现象? 第一,什么是现象? 《辞海》:“现象与本质相对。……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易变”;“任何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科学的基本任务。” 按时间划分,现象可分为历史现象、当前现象和未来现象。 第二,什么是历史现象?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历史现象不是某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也不是某一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而是透过多个历史人物的活动,或多个历史事件所呈现的历史过程或历史发展趋势”。 第三,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的异同 主体不同:历史事件是某人或某几个人共同参与的一个独特活动过程,而历史现象则是社会成员,至少是某地区、某阶层、某团体成员行为中显示出来的共相。 发生频率不同。历史事件是一次性发生的,而历史现象却在长时段中经常重演或略略变相地重演。历史现象比历史事件普遍和稳定。 两者既区别又联系:历史事件是保存历史现象的原始形式。历史现象则是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中观察得到的,它是对事件的初步归纳和提炼,事件则是保留现象的证据。 2. 中国古代史有哪些历史现象? 朱煜教授在《历史教材学概论》一书中将历史现象分为“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等”,此为分类中古史历史现象的依据,如表3-4-1 所示。 表3-4-1 中国古代史主要历史现象简表 类别 主要表现 社会现象(广义) 各民族由氏族孕育出国家 在统一与分立中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 “盛世” 改革 民族交融[方式:战争、和平(如行政管理、改革、和亲、榷场等)] 政治现象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具体举措:科举考试) 经济现象 自然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 商品经济 文化现象 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制度、风俗、信仰等 2. 把握历史现象是理解历史事件、概括历史规律的枢纽 (1)历史现象的相似性特征 (2)历史现象为何具有相似性? 众多的历史事件为何在长时期能够经常重演或略略变相地重演?因为它们具有“共相”:即在不同历史事件中包含了共同的因素,也就是说构成现象的因素大致相同。 (3)历史现象特征的价值 理解历史事件、发现历史规律。历史现象比历史事件表现得稳定和普遍,可以初步归纳和提炼历史事件的共同因素;而历史规律则是对历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的反映,是历史现象的不断重复。所以人大哲学教授陈先达先生认为:“历史事实具有一次性,历史现象具有相似性,历史规律具有重复性”。 比如,为什么历史上总有杰出人物?因为任何社会只要存在,就要正常运转,就需要有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于是就会出现当时的杰出人物。 3. 理解历史现象是达成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 (1)通过分解来理解历史现象 怎么分解历史现象?首先,找寻现象的组成要素(“共相”);其次外显要素的历史作用。“现象分解的最终目的在于发现历史的通则、原理或规律”,目的是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著名的人类学家法国的杜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一书中说:“只有历史才能使我们把一种制度按它的构成因素分解,因为历史是按这些因素出现的先后顺序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出现过程的。另一方面,通过将每项因素逐一放置到它产生时的条件里,历史就赋予了我们确定使其产生的原因的唯一手段,因此每当我们着手说明一件发生在一定时间的人类事物——不管它是一个宗教信仰、一项道德准则、一条法律原则、一种审美方法,还是一套经济制度时,我们都应从追溯其最原始最简单的形式开始,尽量阐明他在那个时代获得的特征,然后大家看到它怎样发展并逐渐复杂化,又怎样变为被考察时的状态的。” 比如,可用现象分解的办法来解释为何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土木结构和四合院平面布局这两大基本特征: 第一步,分解假设:它可能由若干最原始的文化因素综合而成; 第二步,史料支撑: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推测:巢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的原始居住方式,多分布在南方长江流域;后来发展为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干阑式建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木构架建筑。 “巢居”与“穴居” 并非因地域而截然分开。《礼记》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zeng)巢”,“橧——聚薪材,而居其上”。大体是寒冷干燥适于穴居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