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导航】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课件(新版)新人教版分析.ppt

【四清导航】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课件(新版)新人教版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清导航】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课件(新版)新人教版分析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培养文言文的语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环境,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重点 1.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人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年龄已经很大了。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曲,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因为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朝文学家。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马说》《师说》《祭十二郎文》《与孟东野书》《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都是很有名的文章。 题解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但讲究文采,具有“炜晔而谲诳”的特点,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本文以“马”为说的对象,是指借写马的遭遇来抒发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1.听课文录音朗读磁带,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朗读时要注意语句的停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重点词语的理解。 (1)祇:只是。 (2)辱:受到屈辱。 (3)骈:并列,一同。 (4)是:这。 (5)能:才能。 (6)见:通“现”,表现。 (7)且:尚且。 (8)等:相等。 (9)安:怎么能 (10)临:面对。 3.通假字的解释。 (1)食:通“饲”,喂养。 (2)材:通“才”,才能。 (3)见:通“现”,表现。 (4)邪:通“耶”,吗。 4.难句翻译。 (1)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骈死于槽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啊! 5.学生结合注释和老师讲解的内容,翻译全文。 6.第1自然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7.课文中作者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为了强调什么? 强调了伯乐的重要——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8.第2自然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0.第3自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人不识马。 11.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饲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上节课中,我们一起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看到了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而只能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者为什么要写没有被伯乐发现的千里马呢?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课文,深入探究。 1.课文开篇就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们认为到底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呢,为什么? 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马而言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3qwer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