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植物状态持续植物状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持续性植物状态持续植物状态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命名及定义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社会的急救体系诊疗技术和危重症监测技术的进步,急诊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即大量出现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及脑死亡(brain death)病人。因此可以说,两者都是现代医学进步的产物。PVS和脑死亡是脑损伤的两种不同的结果,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 一、命名 PVS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Giacino及Zasler(1995)曾指出,对于治疗严重脑损伤的医生来说,主要困难在于“对脑损伤的低水平神经功能状态缺乏恰当一致的命名以及对现有命名的正确理解”。当前世界文献中有关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的命名非常混乱,很有必要在命名问题上取得共识。 Jennett和Plum在提出“持续性植物状态”一词之前,回顾了文献中的相关综合征,如脑死亡(brain death、coma depasse)、无动性缄默(akinetic mutism)、永久性昏迷(permanent coma)、不可逆性昏迷(irrversible coma)、长期昏迷(prolonged coma、coma vigle)、昏睡(stupor)、痴呆(dementia)、去大脑状态(decerebrate state)、去皮质状态(decorticate state)、失皮质综合征(apallic syndrome)、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de-efferent state)。他们认为,这些命名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仅仅是对某些综合特征的描述,如无动性缄默;有的只是描述临床表现,如去大脑状态和去皮质状态;有的则不很确切,如永久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昏迷;有的则未得到病理解剖证实,如失外套状态。因此,他们决心提出一个更能全面反映这些状态的命名。于是,创造性地应用了“植物状态”一词。根据英国牛津字典“vegetate”(植物似的生长)的词义,是“过着一种仅仅是躯体生存,而缺乏智能或社交活动的生活”(1740年),“vegetative”(植物似的)则用于描述“一种能生长和发育但缺乏感觉和思维的有机体”(1764年)。顾名思义,植物状态的患者已失去正常人的某些生理功能,如语言、思维、情感、运动和感觉等功能,而仅仅保留一些植物所具有的功能,如呼吸、新陈代谢等生长和发育的功能。Jennett等强调,采用这一命名的优点是不需要脑电图、脑血流或脑代谢测定等特殊检查,只要根据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同时也便于医生与患者家属和非专业人员的交流。目前这一命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一词已被证实录入Index Medicus的主题词目录。1993年美国神经病学会伦理问题委员会建议取消“失皮质状态或综合征”、“无动性缄默”、“α昏迷”、“新皮质死亡”(neocortical death)和“永久性意识丧失”(permanent unconsciousness)等术语,只保留3个命名:昏迷、闭锁综合征和植物状态。但是,在1996年英国召开的“国际植物状态专题研讨会”不少专家对“植物”一次提出异议,认为此词容易使家属和经验不足的医务人员产生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Robert 建议用“去大脑痴呆”(decerebrate dementia),认为这一命名可能比植物状态更为恰当。Sazbon和Groswasser则建议用“昏迷后无认知”(post-comatose unawareness,PCU)。也有人主张用“无认知状态”(noncognitive state)或“认知死亡”(cognitive death)来代替植物状态。由于目前“植物状态”一词在医学上已广为人们所使用,暂时还不宜用其他术语来代替。 关于中医对PVS命名的建议,植物状态的基本征候主要表现:睁眼若视,貌似清醒,但不识人事,七窍失司,肢体失用,静卧不动,指不毙命,从临床征候看与神昏之闭目,嗜睡,呼之则应,或呼之不应,不省人事,不治则毙命不同,鉴于植物状态只有躯体生存而无认识等反应宜命名为“神呆”。“呆”的词义是(头脑)迟钝;不灵敏,植物状态神明仍在,眼球追踪,似有神的表现,只是不识人事,若神明呆钝样.“神呆”与“痴呆”又不同,“痴”的词义是“愚笨”的意思,是脑主思维功能失司所致;而“神呆”是神明受蒙,神机失灵,阴阳尚有维系,仍可阳出于阴而悟,阳交于阴而寐的阴阳相交,阴阳尚不会脱失,因此,我们建议:植物状态病名以“神呆”为合适。 二、定义 美国神经病学会(ANN)于1989年对植物状态下定义为“植物状态是一种睁眼意识障碍,患者有睡眠-醒觉周期,但对自身及周围完全缺乏认知”。1994年美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