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 创造技法
前 言
众多创造创新学者,经数十年的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对数以千计乃至百万计的专利文献研究、分析,结果发现: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它们大多是以原则、诀窍、思路形式来指导人们克服心理和思维的障碍,改善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促进联想、想象和直觉等非逻辑思维的产生。所谓创造创新技法就是建筑在创造心理、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认识规律基础上的技巧和手段,且以逻辑思维为主、非逻辑思维为辅。
人们通常把适用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那些技法称之为创造技法,而把那些在创新过程中得到成功应用的技法称之为创新技法或称之为创造创新技法。笔者认为,多数技法既适用于创造过程也适用于创新过程。因此,应把它们统称为创造创新技法,简称创造技法。在本章将对一些常用的创造技法逐一进行介绍。
6.1 创造技法的分类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奥斯本创立第一种创造技法——智力激励法以来,全世界已涌现出有案可查的创造技法360余种。因为多数创造技法都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方法总结出来的,各种技法之间不存在科学的逻辑关系,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难以形成统一的、科学的体系。各种技法之间存在彼此重复、界线模糊的情况;有些似乎已自成体系,但又很不完善。许多创造学者认为,多数创造技法目前在理论上处于“婴儿期”,还远未达到纯粹科学的水平。但笔者认为,自从1946年前苏联“发明问题的理论(TRIZ)”问世后,特别是1992年该法传入美国后,TRIZ理论和现代设计方法、本体论等集成融合,已把创造技法推向了崭新的发展期。
创造技法的掌握、运用,同认知风格以及人的个性品质共同造就了人们的创造力。对创造技法的掌握,不能仅依靠讲授和看书,而主要依靠练习和实践。
为了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明了,便于读者从理论上掌握创造技法,从方法上把握创造技法,并能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运用技法为创造发明服务,我国著名创造学家按照创造原理,将通用的创造技法分为六类,并列举了18种创造技法,如表6.1所示。
我国优秀青年创造创新学者罗庆生、韩宝铃将创造技法分为四类:①强化动因的群体集智创造技法;②扩展思路的广角发散创造技法;③把握机遇的直觉灵感创造技法;④探索规律的现代科学创造技法。每一类列举了6种创造技法。
不同的创造技法在形成过程中所依据的背景和指向的目标不同,造成了某些创造技法有较大的通用性,如智力激励法、卡片法等;而另一些创造技法的通用性较差,如缺点列举法等。总体上讲,用于科学创造、技术发明、艺术创造三大领域的创造技法有所不同。通用性较差的创造技法,运用在某些领域中,其效果往往会更好。
表6.1 创造创新技法分类表
序号 创造技法
类型 创造技法原理 具体技法名称 具体技法原理 1 问题引导型 因问题引导而促成创造的原理 (1)奥斯本检核表法 通过9个问题进行引导 (2)和田检核表法 通过12个问题进行引导 (3)5W1H提问法 通过6个问题进行引导 2 矛盾转化型 因观察和思考的主要矛盾或主要方面转化而产生新设想的原理 (1)等价变换法 因等价物转换引起创造的原理 (2)变元发明法 改变事物内在要素而产生新性质、新功能的原理 (3)技术反转法 从技术源引进技术,又向技术源输出产品的原理 3 系统分析型 因系统分析而产生新设想的原理 (1)价值分析法 通过分析影响价值的因素,降低成本、提高价值而创造的原理 (2)形态分析法 通过分析对象各要素对应的技术形态达到创造的原理 (3)物场分析法 通过分析和改进物场而创造的原理 4 系统综合型 系统综合创造规律 (1)系统综合法 通过系统综合而创造的原理 (2)信息交合法 通过父本和母本信息交合而创造的原理 (3)本体附加法 通过本体附加产生新功能而创造的原理 5 交流激励型 交流激励创造规律 (1)交流激励法 主体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和激励而创造的原理 (2)智力激励法 通过小会交流激励而创造的原理 (3)竞技赛场激励法 主体之间通过多种赛场式交流而创造的原理 6 最优选择型 最佳选择创造规律 (1)最优选择创造法 主体经过最优选择而创造的原理 (2)中山正和法 优选出反映发明目标的几个关键词,再优选出实现关键词的新设计的原理 (3)思考树协调选择法 通过思考树进行最优选择而创造的原理
6.2 群体集智法
6.2.1 技法原理
奥斯本在研究人的创造力时发现,正常人都有创造潜力,都有可能产生创造性的设想,而创造潜力的开发和创造性设想的提出,可以通过群体相互激励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创造方法学的群体原理是该创造技法的理论基础。
智力激励法的特点是以一种与传统会议截然不同的方式召开专题会议,通过贯彻若干基本原则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