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经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总论经书

总论经书 俗语云:“好话人人都会说,好话个个不能行。”窃思好话人固不能行,好话人亦不会说。盖言者,心之声也。人之心,必至公至明,大中至正,其发而为言,则无私无曲,不偏不倚,而表里精粗,内外本未,无所不到。故圣人之言,吐辞为经,传流万世而不可易;贤人之言,抑扬少偏,陷人异端而不自知;常人之言,每有出于无心而合乎至理者;学者之言,每有极意揣摩而多所窒碍者;是知好话人不能行,好话人亦不会说也。 天下正人少,邪人多,正人难交,邪人易交。与正人交,久久受其益;与邪人交,立刻受其损。养成正人一类,难以见邪人;养成邪人一流,难以见正人。天下正书少,邪书多;正书难看,邪书易看。好看正书,久久受其益;好看邪书,立刻受其损。读得正书惯熟,难以见邪书;读得邪书惯熟,难以见正书。朱子说:“刘元城言子弟宁可终岁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此言极有味。窃思欲要子弟识得君子小人,必须要读好书。 天下不甚正不甚邪之人,便是俗人。常交俗人,同流合污,醉生梦死。天下不甚正不甚邪之书,便是闲书。常看闲书,消愁解闷,玩忽岁月。 圣贤之经书一也,而读之者其存心有四:以求道之心读之,日积月累,便可以为下学上达之阶;以求利之心读之,日积月累,便可以为贪爵慕禄之具;以为己之心读之,反身循理,是以识愈多而心愈明;以为人之心读之,徇外夸多,是以知愈多而心愈昏。 要做好人,必须常存圣贤之心;要读好书,必须听信先贤之语。 焞初到,问为学之方。程子曰:“公要为学,须是读书。书不必多看,要知其约。多看而不知其约,书肆耳。颐缘少年读书贪多,如今多忘了。须是将圣人言语玩味,入心记著,然后用力行之,自有所得。” 朱子曰:“后生初学,先看《小学》书,是做人的样子。”又曰:“《近思录》,四子之阶梯。” 朱子曰:“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然欲简而易知,约而易守,则莫若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也。 张子曰:“《六经》须循环理会,义理尽无穷,待自家长得一格,则又见得别。” 《小学》 《小学题辞·元亨利贞》一篇,论性命之源流、教化之兴废、习俗之流弊,句句抱括,字字丁宁。后人有留心世道者,读此一篇,能不慨然而兴起乎? 《小学·序言》,今其全书,虽不可见,而杂出于传记者亦多,读者往往直以古今异宜而莫之行。殊不知无古今之异者,固未始不可行也。窃思不独《小学》是如此,四书五经都是如此。 《小学》一起,先引《天命之谓性》一节;《近思录》一起,先引《太极图说》一篇。朱子欲人粗晓得有个大本大源在这里,则心先有所向往,后来节节好用工夫。孟子见人先道性善称尧舜,亦是如此。 《小学》之方,直宜教之以事。一岁有一岁功夫,便自养得他的心地渐渐和顺了,养得他的品行渐渐端正了,养得他的识见渐渐开阔了。自此下学而上达,如有源之水其流长,有本之木其叶茂,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周易》言蒙以养正,圣功也。一部《小学》就是作圣之功。《小学》立教、明伦、敬身,句句是《小学》之方,句句是《大学》之理,句句是弟子之职,句句是圣人之道。 《小学·明伦·明父子之亲》一篇,内外精粗,始终本末,无不曲尽,可以为千古一部《孝经》。 《小学·立教》一篇与《近思录》教人之道相表里,《小学·明伦》一篇与《近思录》家道相表里,《小学·敬身》一篇与《近思录》存养、力行、克治相表里。《小学》为其事,《近思录》明其理;小学是下学,《近思录》是上达。 知与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前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公明宣学于曾子,三年不读书,不读书何以能知?不能知何以能力行?此即子夏言:“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抑扬太过,便生病痛。 老莱子弄雏,王祥卧冰,取其心,不取其事。 邓攸弃子存侄,观本传固是可恨,即本传所言讹谬,亦可疑。骨肉至情,度能两全,则求两全之道;不能两全,则听于命;何忍先为之弃乎? 司马温公言:“婿苟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时不富贵乎?苟为不肖,今虽富盛,安知异时不贫贱乎?”此因俗人之情而言之也。君子择婿,惟求其贤而异日之富贵贫贱所不计矣。 正伦理,笃恩义,家人之道也。张公艺以百忍为睦族之方,非也。其弊流于姑息因循而不可振矣。 伊川先生言:“人有三不幸:少年登高科,一不幸;席父兄之势为美官,二不幸;有高才能文章者,三不幸也。”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有文名,谓之四杰。裴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自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成务。言为无不周遍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