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仪乡第一初级中学简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祁仪乡第一初级中学简介

祁仪乡第一初级中学 祁仪乡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祁仪乡一初中”)位于祁仪镇东南部,占地32亩。东临清水河,南接原唐河第六高级中学(现为祁仪乡高级小学,西毗集市,北依祁仪中心小学(下简称“祁小”)。这里校校相连,既交通便利又远离市井的喧嚣,环境清幽,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其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祁仪乡一初中的前身是祁仪乡小学,早在清末,祁仪的殷实富裕人家就在山陕会馆、大殿延师课读,1940年时任祁仪联保长兼校长的赵超立建成风格典雅古朴的“四维楼”2层14间,仅此就可满足200多人就读,说明那时祁仪的教育已成规模。解放后教育发展迅速。祁仪当时是区,1964年小学高年级5轨连同一至四年级共22班,在校师生1200多人,施教范围昝岗街以南、房云寺以东、马振扶街以西,成为唐河县有名的小宝塔学校。尔后任县教育局长的袁绍美、县教研室主任宋文杰相继任校长。1969年教育受极“左”思想影响盲目发展,祁仪小学“戴帽”为“祁仪公社初级中学”简称“祁仪社中”。1981年教育贯彻“调整、整顿、巩固、提高方针,祁仪社中从祁仪小学中分离出来,1983年更名为“祁仪乡初级中学”,1987年为与乡在东岗另建的初中有所区别,正式定名“祁仪乡第一初级中学”。 在现存建筑中,“四维楼”正处于祁小大殿的中轴(子午)南延线上,其东侧是1985年全乡集资、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助资并题名建成的“清芝楼”(“为纪念冯母吴清芝太夫人,其子冯友兰助资兴建并题额,一九八五年十一月”),“清芝楼”前矗立着冯友兰先生半身镏金雕像(一九九六年立,时任县委书记袁晴超题)。“四维”明确告诉我们“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清芝楼”我们可以感悟到的是尊老爱幼、孝道及对教育的尊崇。两楼东西映照,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而著作等身学富五车的冯友兰先生的雕像无疑是祁仪所诞生“三冯二李”这些中国近代精英的杰出代表和旗帜,更是学子们心中不朽的丰碑。而今祁仪乡一初中又被命名为“河南省儒家文化与教育创新示范单位”,全体师生研习“三、百、千”《弟子规》等儒家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用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传承着中华文明。 祁仪一初中旧址不仅是祁仪近代教育的渊薮和发祥地,同时也是近代中国革命的摇篮和策源地。1913年黄火青三兄弟(黄火青、黄冠群、黄民钦)就读于祁仪小学,后全部投入到中国革命中。1938年1月,原为祁小教员的李季在地下党黄子瑞引荐下走向延安,成为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之后第一位著名诗人。1937年抗战爆发,校长赵超立团结进步青年教师创办《乡间周报》(后改为《祁仪间日报》),这是唐南第一份抗日报纸。报纸从爱国人士冯子芳先生的收音机中了解前线状况发表,还刊发有黄子瑞所记述日寇两次侵犯祁仪的暴行和日掉队士兵口义夫被击毙的故事。报纸后改为《桐山日报》由几十份发展到250份。祁小在办报同时还组建话剧团到湖阳、黑龙镇、龙潭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流亡三部曲》、等短剧。报纸和话剧使祁仪人民及时了解抗战前线状况,揭露日寇侵华暴行,唤起民众团结各阶层人士,万众一心,组成抗日统一战线起到推波助澜作用。1938年,北大史学研究所所长徐旭生来祁小发表演说,鼓动抗日,同年春县工委委员仝葆仁来祁仪发展赵超立、黄子瑞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祁仪党支部,秋成立唐南区委。1947年12月唐河部分乡镇解放,第一任唐南县长张致远就带领区委机关住祁小钟鼓楼东厢房,指导剿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1948年春,还主持召开了祁仪中心校教员和知识分子座谈会。 其二教学设施完善,彰显党委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 祁仪乡一初中现有建筑中除去“四维楼”,其余一砖一石均为1985年之后所建,是四万人的小乡,穷乡办教育,各界慷慨解囊,踊跃捐助的结晶,更是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果断英明决策的硕果。继1985年建成“清芝楼”之后,党委政府继续把教育放在重中之重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国家兴衰,系于教育”、“十年级树木,百年树人”(管子语)、“教育关乎孩子未来,家庭幸福希望”、“社会发展,民族兴衰”、“集资建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岁月,这些至理被广泛宣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入心入脑。以致于在1987年、1992年全乡两次集资建校大会上出现从白发苍苍的老大娘(许河田秀兰捐卖兔毛钱100元)到稚气未脱的孩童(孙庄郭先胜5岁捐款10元),从工商个体户(粮食加工厂杨宝贵捐资4000元)到一般群众(孤寡老人郭敬山捐100元),党员干部竞相捐资的场面。两次集资240多万元,在建设二初中的同时,建成了我校的2号教学楼、教师办公楼、学生宿舍楼、餐厅、仪器设备实验楼,新修了大门、厕所,学校建筑面积达5800平方米(生均10平方米),配备了仪器设备,达省定一类标准。又征地5亩,扩建操场5000平方米,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根据校园状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