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村大桥开工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花城村大桥开工报告城村大桥开工报告

花城村大桥开工报告 一 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 黄山至祁门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设计图; 1.1.2有关的设计规范、试验规程、施工规范和国家标准; 1.1.3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施工规范、规则及相关的验收标准; JTJ 041-2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1499.1、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2部分》; 1.1.4安徽省黄祁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细则》、《监理管理细则》; 1.1.5现场考察和勘察所取得的资料; 1.1.6 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及我公司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件。 1.2编制原则 1.2.1在充分理解设计图纸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遵守合同条款及监理工程师下达的各项指令,保质保量、保证安全、文明施工,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1.2.2确保业主规定的工期,以总工期目标为前提,在保证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根据现场各区域的特点,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合理进行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2.3积极响应业主对本工程提出的有关要求,替业主分忧解难,主动为业主服务。 1.2.4以“予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原则,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搞好交通疏导工作。 1.2.5坚持优化技术方案和推广“四新”成果的原则,加强科技剖析和技术攻关,搞好质量控制。 1.2.6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程造价,增加企业效益。 1.2.7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和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2.8严格执行安徽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徽省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黄祁高速公路项目办对本项目的文明施工、环保、安全、卫生、健康等有关条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工程形象和社会形象。 二、工程概况: 花城大桥位于祁门县叶桥村西北侧,跨两处山沟,桥址区地形呈W型,地形起伏变化大,桥台位于山坡上,覆盖层相对较薄,下伏基岩为板岩,地层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基土体稳定。中心桩号:K73+000。 (一)、构造形式 1、上部结构: 上部构造采用:左幅桥 5*20米预应力砼空心板,右幅桥4*20米预应力砼空心板,全桥空心板梁共81片。桥面铺装厚20厘米,上层为10cm厚沥青砼,下层为10cm厚C50砼,墩和墩处设桥面连续,采用圆形橡胶支座,桥台处设D60型伸缩缝,均采用圆形橡胶支座。 2、下部构造 桥墩采用双柱式墩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D= 1.3米、桩长12米至19米不等,共14根,桩基础采用C30砼,桥台为桩基础,柱式墩D=1.2米 采用C35砼,共14根。 (二)设计标准 1)桥梁荷载标准:公路一级、挂—120。 2)桥梁宽度:右幅桥桥面宽均为11.75米,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护栏+10.75米行车道+0.5米防撞护栏。 3)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区,桥址区地震动峰加速度值小于0.0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措施按基本烈度提高一度考虑。 (三)地质地形简况 桥址区微地貌为低山凹地地貌,桥址区南侧有F1-4正断层通过,使板岩岩体破碎,裂隙发育,但该断层为古老断列,新近未发现有活动迹象,桩基础以弱风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四)气候条件 1、该区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集中,一年中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季节更替明显。最低气温-15.5℃,最高气温41℃,年平均气温16℃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1685.7mm,降水日数每年120—180天,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3-7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8.83%,年平均相湿度16.3毫巴。 2、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层与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探揭露的地层,由地表向下依次为: 1)第四系地层:主要由坡残洪积层的亚粘土、碎石土和块石组成。 a.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Qel+dl):分布于山梁—坡脚的斜坡地带,岩性主要为黄褐色亚粘土、碎石土,厚度随地形起伏变化,层厚一般1.0-9m。 b.第四系全新冲洪积层(Qal+pl):分布于河口下游及山间凹地,岩性为亚粘土、碎石土,厚度0.5-5.2m。 2)基岩:本段出露的基岩主要为中上元古界蓟县系木坑组(Ptm)板岩,板理较发育,局部夹泥质或砂质软弱夹层。 2.2 水文地质条件 该路段周围无明显河流,部分山谷有小股汇水,地下水通过接收大气降水、地表水渗入、灌溉水回灌、其它不同层地下水之间的迳流补给,路段内雨水渗入地下变为地下迳流,一部分沿山坡流入低洼处(冲沟)。路段节理裂隙发育~较发育,雨水或地表水沿裂隙下渗遇到较完整岩体阻隔时,局部可能形成涌水(细小水流状)或局部赋存裂隙水。 三、施工组织 (一) 材料准备 中砂、碎石、水泥、钢筋已进入现场,且经过项目部中心试验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