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畜产品加工学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2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 论 畜产品是指通过畜牧生产获得的产品。 畜产品加工是指对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畜产品加工学是研究畜产品加工的科学理论和工艺技术的学问。 畜产品加工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 主要内容 第一篇 肉与肉制品 第二篇 乳与乳制品 第三篇 蛋与蛋制品 第四篇 畜禽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第一篇 肉与肉制品 肉:(广义)凡作为人类食物的动物体组织均可称为“肉”。 (狭义)动物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以及附着在其中的结缔组织、神经、血管。 第一章 畜禽产肉性能 第一节 动物及其组织的生长发育 第二章 肉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 第一节 肌肉的构造 第四节 肉的化学组成 动物胴体主要由肌肉、脂肪、结缔组织、骨骼四部分组成,其中后二者比较恒定,变化比较大的是肌肉和脂肪。专门的肉用型畜禽,肌肉发达,瘦肉占胴体的比例也高;脂肪比例则因品种和肥育程度不同而变异很大 一般来说,猪、牛、羊的分割肉块含水量 55%~70%,粗蛋白15%~20%,脂肪10%~30%。家禽肉水分在 73%左右,胸肉脂肪少,约为 1%~ 2%,而腿肉在 6%左右,前者粗蛋白约为23%,后者为18%~19%。从化学组成上分析,肉主要由蛋白质、脂肪、水分、浸出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六种成分组成。 一、水分 水分是肉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不同组织水分含量差异很大,肌肉含水 70%,皮肤为60%,骨骼为12%~15%,脂肪组织含水甚少,所以动物愈肥,其胴体水分含量愈低。肉品中的水分含量及其持水性能直接影响到肉及肉制品的组织状态、品质,甚至风味。 肉中的水分存在的形式 1.结合水 2.不易流动水 3.自由水 二、蛋白质 肌肉中蛋白质约占20%,分为三类:肌原纤维蛋白,约占总蛋白的40%~60%;肌浆蛋白,约占20%~30%;结缔组织蛋白,约占10%。 1.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构成肌原纤维的蛋白质,支撑着肌纤维的形状,因此也称为结构蛋白或不溶性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主要包括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肌动球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等。 三、脂肪 脂肪是肌肉中仅次于肌肉的另一个重要组织,对肉的食用品质影响甚大,肌肉内脂肪的多少直接影响肉的多汁性和嫩度,脂肪酸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肉的风味。家畜的脂肪组织90%为中性脂肪,此外还有少量的磷脂和固醇。肌肉组织内的脂肪含量变化很大,少到1%,多到20%,这主要取决于畜禽的肥育程度、品种和解剖部位、年龄等也有影响。肌肉中的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呈负相关,脂肪越多,水分越少,反之亦然。 1.中性脂肪 甘油三酯是由1分子甘油与3分子脂肪酸化合而成的,脂肪酸可分两类,即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由于脂肪酸的不同,所以动物脂肪都是混合甘油酯。含饱和脂肪酸多则熔点和凝固点高,脂肪组织比较硬、坚挺。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则熔点和凝固点低,脂肪则比较软。因此,脂肪酸的性质决定了脂肪的性质。 四、浸出物 浸出物是指除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外能溶于水的可浸出性物质,包括含氮浸出物和无氮浸出物。 第三章 屠宰与分割 第一节 屠宰厂及设计 三、宰前管理 1.宰前休息屠畜宰前休息有利于放血,消除应激反应,减少动物体内淤血现象,提高肉的商品价值。 2.宰前禁食、供水屠宰畜禽在宰前12~24h断食。断食时间必须适当,一般牛、羊宰前断食24h,猪12h,家禽18~24h断食时,应供给足量的饮水,使畜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机能活动。 3.宰前淋浴用20℃温水喷淋畜体2~3min。 第四章 肌肉宰后变化 肌体死后条件:氧气供应中断,产生厌氧活动。 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四阶段:僵硬、解硬、成熟和腐败 一、物理变化 肌肉环境: 氧气阻断、肌肉内代谢物蓄积、糖原分解、ATP减少和肌肉内环境改变 1.肌肉伸缩性丧失 随着时间的变化伸缩性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宰后肌肉伸缩性的维持受许多环境条件的影响,一般保持温度越高(生理范围内),肌肉内ATP以及肌糖原的分解、消失得越快,肌肉伸缩性的消失也越快。 2.宰后肌肉的缩短 肌肉的宰后缩短,是由于肌纤维中的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的滑动而引起的,收缩的原理与活体肌肉一致。收缩是因为肌肉中残存有ATP,不能松弛是因为其静息状态无法重新建立。而最终肌肉的解僵松弛是肌肉蛋白质的分解,和活体肌肉的松弛不是一个原理。 2.宰后肌肉的缩短 肌肉缩短的程度与温度有很大关系。 15℃以上,缩短的程度与温度呈正相关 15℃以下,缩短的程度与温度呈负相关 3.解冻僵直 如果宰后迅速冷冻,这时肌肉还没有达到最大僵直,肉内仍含有糖原和ATP。在解冻时,残存的糖原和ATP作为能量使肌肉收缩形成僵直,这种现象称为解冻僵直,此时达到僵直的速度要比鲜肉在同样环境时快得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