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意义STD词汇义STD.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词汇意义STD词汇义STD

(《中国翻译》2000-2,p31有文介绍同样内容) 词 汇 意 义 政治经济习俗语的形象表达与指称意义的解读(Understanding fixed expressions in current Chinese politics and economy) 先看两例: 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审批业务“一条龙”服务。Set up the “One-Stop-Shop” Service Center to provide a coordinated process service for foreign investors in obtaining approval. 其间多次实行权利下放,但都只限于调整中央和地方、条条和块块的管理权限。We tried to delegate power to lower levels on a number of occasions. But this was limited solely to readjusting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authorities and of the different departments and regions. 上述二例皆为国内俗语的形象表达。“一站式”可按字面直译,但后两个却不行。“一条龙”、“条块”在此上下文中若直译,会令国外读者不知所云,因而必须根据其实际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分别译为“协调的系列程序”和“不同的部门和地区”(“条”指自上而下的各个部门这条线,“块”指平级的各地区几大块)才能正确表达原意。 语言意义的本质实际是语言符号(即它的表面形式)与符号之外某个实体的关系。在Charles Morris的三类符号学(semiotics)中[即语言符号的三类意义: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言外意义(illocutionary meaning)和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指称意义是指语言符号的基本内容和它所传递的主要信息(也就是“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或“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是语言符号所代表事物的基本特征抽象概括,是它所描绘或叙述的主、客观规律世界的实体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与交际主体有关。它与字面意义尽管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重合,但有一条重要区别就在于,指称意义是词语同它之外的某个实体间的关系,字面意义则不考虑使用者的交际用意和语言符号的外在所指。而形象表达中形象作为喻义的载体,用来指称和描写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并指明二者的相似点,以引起读者相关的联想和体味,领悟其指称的相应喻义而达到交际的目的。这种联想和体味离不开文化的因素和思维习惯的约束。一般情况下,形象的指称意义对原语读者不会产生解读上的困难,这是原语文化对人们长期熏陶的结果。例如,上例中“一条龙”这一形象表达,其指称意义中国人早已心领神会,但若照字面意义直译,只会使英语读者大惑不解,因为从他们固有的文化心理来看,是很难解读出这一形象所指称的喻义。“龙”在英语中是凶暴的怪物,是不会与“协调的系列程序”挂上钩的。因此,由于这种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民族对同一形象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的联想和体味,因为形象表达受文化传统的制约。这就是为什么不同语言中同一形象的指称意义有可能予以不同的解读,而同一喻义在不同语言中使用的形象表达也不尽相同的原因。例如,中国人说一个人穷常用“一贫如洗”来形容,英语则是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个用“水”,一个用“鼠”,反映出不同的生活背景。再如,“蟋蟀”这同一形象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表达的却是不同的喻义。汉语常用来表达哀婉与凄凉心绪:“独申旦而不寂兮,哀蟋蟀之宵兮”(宋玉《九辩》),“蛩(即蟋蟀)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杜牧《寂夜》);而英语中的cricket却是快乐、温馨的象征:as merry as a cricket(莎士比亚《亨利四世》),from the stove there thrills the cricket’s song, in warmth increasing ever.(济慈《蝈蝈与蟋蟀》),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心理。这类例子可谓太多。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翻译中的形象转换便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在这种转换过程中,若两种语言形象、喻义刚好巧合,这种转换接比较顺利,例如汉语中的“破釜沉舟”这一想象表达,英语就有burn one’s boats这一成语,二者不仅形象喻义相似,连典故也相同,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楚霸王项羽,一个出自西方历史上的凯撒大帝。但这种情况毕竟不多见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