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僧姚广孝简论诗僧广孝简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僧姚广孝简论诗僧广孝简论

诗僧姚广孝简论 ■ 解 芳 《文学评论》 2006年第5期 内容提要 姚广孝为明初禅僧。少时出家,改法名道衍。明洪武年间,姚广孝经人举荐,以 僧人身份辅佐燕王朱棣。策动“靖难之役”,成就了永乐的帝业。 姚广孝既有政治作为,亦有诗文造诣。他与当时许多吴中文人往来频繁,为 “北郭十友”之一。他作诗清新婉约,颇有特色,且深寓真挚之情。世人评价姚广孝, 因其政治作为而常有偏见,视以为异僧,秉有纯粹之功利心。事实上以诗观人,便可深 味姚广孝出世间与入世间感性知性郁结之心境。同时,剖析广孝诗,亦可体会其中与文人 诗不同之禅意。 姚广孝(1335—1418),长洲人,即今江苏吴县人。俗姓姚,初名天僖。十四岁时,度发为僧 ,改名道衍,字斯道,号独庵,亦自号逃虚子。三十岁时,姚广孝前往径山随师习禅。其间 ,他游历四方,与当时许多吴中文人往来频繁,交游酬唱,评书品画,所以有人把他列为“ 北郭十友”之一。及至四十八岁,姚广孝经人举荐,入燕府辅佐燕王朱棣,并密劝燕王举兵 ,策动“靖难之役”。靖难之谋既成,做了皇帝的朱棣便拜姚广孝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 并复其俗姓,赐名广孝。不过,姚广孝虽贵极人臣,却不改僧相,仍居僧寺,清净自修,且 重新监修了《明太祖实录》及《永乐大典》。永乐十六年(1418),姚广孝八十四岁,病逝于 久居之庆寿寺,受追封为荣国公,谥号恭靖。 姚广孝的诗文主要有《逃虚子诗集》十卷,续集及补遗各一卷,《逃虚类稿》五卷。此外 亦有《道余录》、《佛法不可灭论》及《诸上善人咏》各一卷。其诗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所评,乃“清新婉约,颇存古调”。同时,姚广孝胸怀中所寓之对人世的深挚情感、对宇 宙的知性观照,亦点滴弥散于诗文间。这仿佛合了近人王国维于《人间词话》一书中说的“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姚广孝之情志秉性,有一种佛教信仰的参 悟,可出人世之局外,以静虑之心观照万物之生灭来去;亦有一种在世生活的热忱,可入人 世之局内,体会人间事之酸咸甘苦。故其作诗,既能入其内,以深挚之情感,写现实之生活 ;亦能出其外,以冷静之理性,写空寂之禅境。 姚广孝诗之特色大致有三;其一,登览山水、访师问友之作,常有深挚之情与睿智 之思。此一特色,乃是就姚广孝诗之内容而言。靖难以前的姚广孝,为一方云游僧,行于诸 方,与道徒、文士结伴,参禅学道,观览胜概。故其于所到之处、所遇之人,作诗以记,抒 之以情,寓之以理。譬如“偶来值禅侣,清谈忘永夕”①;“忘彼区中缘,乐此尘外境” ②。 因之,在人与事一面,有送别思怀、赠答宴游之作。如“我住城西寺,君归湖上山。马声 知驿路,树色认乡关”③,写离别之事。于姚广孝而言,云游经历一方面增益他在哲学与 诗学上的修养与磨砺;另一方面则使他与友人相知相交,结下深厚的情谊。所以,“离人千 万意,都在短亭中”④。短亭筑在城外,立于路边,其中融入了客游人无限之离别意。 且在离情别绪里,更平添一分对往昔乐游之追忆。譬如他写,“去年折 花寄邻叟,今年邻叟无何有。可怜见花不见人,肠断东风绕花走。但愿东风休作恶,且使北 人相与守。一枝送尔表情亲,侑花得句何须酒。”⑤乃是寄思念之情于东风,追忆与友人 把酒言欢、切磋诗艺之真趣。 姚广孝居于吴地,位列“北郭十友”之一,与北郭社的成员常有同游、酬唱之乐。他曾写 过《题张山人适乐圃林馆十首》⑥,乃是与北郭诸友同咏之作。其中有“去官归故里,侨 隐 倚高林。花月尊前友,松风席上琴”一首,言同里张适辞官退隐山林,诸友人相访之事。当 时同往乐圃的,亦有高启、倪瓒等人,众人饮酒、吟诵,颇得逍遥情致。而“巷僻无车马, 闲扉掩薜萝。笼驯传信鹤,池蓄换书鹅”一首,则是姚广孝写乐圃林馆幽静、空寂之味。远遁山林,避俗世之喧嚣,乃是元末明初,文士们向往之境。而驯 鹤与蓄鹅的闲情逸致,又增添了一分物我同境之美,恰合了禅者圆融于心之参悟。 在景与理一面,则有登览、题画及怀古之作。其中,登览与题画之作,多以今之眼光,或 绘自然之景,或抒感怀之情,亦或寓哲理之思。如《洞庭谣》⑦,以“七十二峰在其下”,“太湖三万六千顷”,极写洞庭的磅礴气势,由岚云水气之晦明变化,到 阳动开霁之波平湛湛。山水景物,千态万状,尽在三十二句七言诗里了。又如《题画》⑧ 一首,写“小小板桥 斜路,深深茅屋人家。竹屋夕阴似雨,桃源春暖多花”,以六言道出山里人家之恬淡与真淳 。“小小”、“深深”迭音,竹屋、桃源交融,夕阴似雨,春暖多花,似有自然而然、清丽 澄彻之味。另一类题画诗,如《题倪云林墨竹》⑨,则常有睹物思人之意。诗中写“开元 寺里长同宿,笠泽湖边每共过”,即言姚广孝与倪瓒往昔交往之情谊,淡泊而真挚。 至于怀古之作,亦常有以古之眼光,观照现世。如《春日过显忠墓》⑩一首。姚广孝立 于 墓冢前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