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言语理解片段阅读2月1日
一、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一种重要题型,这类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貌似简单,实则较难。说其简单,主要是因为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这类题目,所以对这一类试题比较熟悉;其次,由于不是英语,在阅读上不存在困难。但说其较难,主要是因为这类试题的主观性很强,容易引起争议。一般来讲,这些小的片段都是从一篇完整的文章中截取出来的,在脱离了原文的语境之后,单看一个小的片段,非常容易引起歧义。再加上出题人设置一些迷惑选项,最终导致了这部分试题的难度比较大。 总的来说,这类试题共有8类主要题型,即主旨类、推理类、观点类、细节判断类、词语+代词+语句理解类、语句衔接类、语句排序类和复述类。
【解题技巧】
1、关键词、句法-技法讲解
迅速浏览就是抓住段落文字的核心词、核心点,以主旨题作为主要代表。
主旨题是片段阅读部分的重点题型,提问中带有“主旨”、“主要”、“主题”“中心”、“概括”等字眼的题目,通常就是主旨题。而结构主旨题则是最符合同学们阅读规律,比较易掌握的一个拿分题型。
结构主旨题的解题关键是将语文中的层次划分手法运用其中, 根据层次机构找出核心观点或者强调的重点,同学们需要掌握历年真题中主要考查的结构类型及主旨句所在。
高频考点列举:
1. “分→总”结构
2. “总→分”结构
3. “总→分→总”结构
4. “多层并列”结构
(一)“分→总”结构
:2005年国考卷(一)第15题:
从哲学的角度看,不可否认原始儒家思想中存在很多人性的光辉,而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家思想世俗化之后建构的传统文化,最明显的缺陷就在于没有提供一种包含起码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底线伦理。当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和创造新文化的时候,应该在人道主义的框架内建立一种起码的道德底线。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提倡建立底线文明 B.批判儒家思想的缺陷
C.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 D.应创造什么样的新文化
【解析】A 本段结构是明显的分总结构,前句展开论述了传统文化缺少底线文明,后句则针对前面的论述得出处理这一问题的对策,即应当建立道德底线。A项正是主旨。B、C、D都属于扩张概括。 (二)“总→分”结构
:2003年国考(B卷)第88题:
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
A. 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B. 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弊
C. 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D. 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解析】C 文段是很明晰的总分结构。首句总述观点,后两句举例分述论证观点。由此可知作者主要说的是利与弊的相互关系,所以答案选C。
(三)“总→分→总”结构
: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08 安徽)
A.抑郁症和沉溺网络两者之间存在一种恶性循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极大
B.网络世界四通八达,但沉溺其中的青少年内心却是异常的孤独
C.抑郁症可以使青少年更加沉溺于网络世界
D.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基本没有生活目标,网络游戏中获得的虚拟奖励对他们来讲很有吸收力
答案:A
解析:大体读一遍原文段,发现有两个词反复出现,即“抑郁症”和“沉溺网络”,此为本段关键词(注:关键词可以不止一个),则答案肯定与这两词有关,再仔细读发现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作者关注焦点,故选A。
(四)“多层并列”结构
:2009年国考第60题:
应该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行使了不同的职能,适应特定的历史时期的需要,完成了它应承担的任务。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保障制度将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就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这段话是(?? ) A.社会保障制度完成了它应承担的任务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C.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社会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D,注意关联词“但是”。
(2)因果关系类 这类关联词考查的频率很高,主要包括:
单用:由于、因此、因而、故而、所以、以致、致使、从而、因为、是因为、是由于、可见、原来、原因是、就因为、正因为如此、其结果、由此看来等。
成对使用:因为??所以(故而、于是)??、由于??就(因而、因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那么)??等。
因果关系强调的是果而非因!后面是重点,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致、致使”多用于后果不好的情况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
例2: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个健康社会应有的公民德性,但一个健康的社会,救助民众困难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