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演练生物与环境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演练生物与环境试题

生物与环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5分) 1.(2014·浙江卷)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实际上,这个最大数量是在一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这个平均值才是环境容纳量,A错误;环境容纳量不受种群内源性调节因素的影响,B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无K值,C错误。由于食物的影响,植食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冬季最小,D错误。 答案 B 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B项错误;植物病毒V是可寄生在水稻细胞内的病毒,因此病毒V与青蛙不是寄生关系,水稻和病毒V是寄生关系,C、D项错误。 答案 A 3.(2014·福建卷)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解析 同种生物个体间生存斗争是个体间争夺资源和生存空间。种群密度越大,生存斗争越激烈,1972年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生存斗争更激烈,所以A错误;1971年种子萌发到幼苗阶段死亡率大约为,而幼苗至成熟期死亡率约为,所以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注意随机取样,计算全部样方数据的平均值,所以C错误;据图示所给定分析,该种群数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不能构成“S”型增长,所以D错误。 答案 B 4.(2014·广东卷)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解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幼虫的密度呈周期性波动,A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多少,而图中落叶松是一个物种,故B错误;幼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由图可知幼虫的数量变化并不会立即影响松树的松针长度,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D正确。 答案 B 5.(2014·天津卷)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不论哪种生态系统都有三大功能,即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也不例外,而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因此A对。营养级是根据食物链划分,而不是根据植物、动物、人划分。动物中会有第二、三、四营养级,因此B错。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大小有区别,C错。在一个自然生态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而城市生态系统,每天都有大量的粮食、蔬菜等从外界输入,因此D错。 答案 A 6.(2014·山东烟台一模)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 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 C.A点之前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负相关 D.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 6.(2014·甘肃诊断)如图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丙种群在A、B、C、D、E五点中,A点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点种群增长率最大 B.在被标记的丙部分被甲捕食后,用标志重捕法估算丙的种群密度将偏高 C.图中曲线变化的事实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