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维护机制及局限.docVIP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维护机制及局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维护机制及局限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维护机制及局限 摘要: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也是企业诚信文化的道德基础。诚信是一种维持社会整体正常秩序和个体正当合法利益的社会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古往今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与推崇。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诚信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文化所赋予的意义,在全面发展的今天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同时赋予了诚信新的时代内涵。本文在提出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中诚信内涵及功能,阐述了传统文化中诚信内涵的局限,并提出了诚信的维护机制,为构建诚信文化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诚信 内涵 机制 1绪论 诚信是一种维持社会整体正常秩序和个体正当合法利益的社会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古往今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与推崇。诚信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它是世界观价值观的集合体,他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系统运行的润滑剂,他更是一个文明社会得以延续的底线。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繁荣,也影响广大民众的幸福感。诚信是精神世界在物质世界的直观表现,无论哲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诚信始终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诚信文化更是传统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珠。诚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道德维系的基本准则。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人们以信为先,增进了民众之间的信任感。同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的价值观导向功能也为稳定社会安全、维系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诚信文化拥有了相对更为丰富的现代意义,同时也拥有了更为重要的社会价值。 诚信伦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基础,也影响着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多发现到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底线;同时是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条件。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一诺千金”的说法,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国人的现代诚信意识、提升道德水平、做诚信公民、建设诚信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诚信内涵及功能 2.1传统文化中诚信的涵义 诚信一词由“诚”和“信”两个单音字构成,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二者可以互训。概括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诚信论述,其有三重涵义。 第一层涵义是诚实。孔子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所以诚信首先就是有诚实,既不欺人,更不欺己。欺人者,人必弃之不欺人者,千不得一,不欺己者,万不得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之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诚、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崩溃。所以,我们要讲诚信。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3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局限 3.1中国传统诚信思想起源于血缘关系熟人诚信 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基本组织形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系统,我国传统的诚信观起源于这种关系的早期。在生产力很低的自然经济时代,男耕女织式的田园牧歌生活是人们主流的生活方式。在这些活动中,由于生产力的低下,更多的产品是靠个人的名誉和声望来维持交换的通畅。所以在农耕时代,诚信的范围是亲戚邻居以及与一个家庭发生关系的全部范围,最多不超过一个自然村的范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国寡民”。这种情况下下的诚信往往是亲戚关系的一种延伸。可见,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产生出来的“诚信”,并非是一种普遍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而是农耕社会宗族人际关系的延伸。 3.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缺少外部约束机制 中国传统诚信往往建立道德自律之上,基本上把当作内心信念,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所以往往缺乏法律规范。诚信在遭遇危机时,民众求助的往往不是法律和政府,而是传统的德高望重的宗族之人。而中国传统的思想家,往往强调道德的至上性,它强调以理服人,主张当事人的道德内省,而恰恰缺了“合法”的理性要求。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只有伦理关系,比如说三从四德,而其他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要统统让位于伦理关系之。这样,道德的约束功能甚至超过了法律的效力。崇尚善行既是民众价值目标追求也是民众的行为规范,因为在传统诚信思想中,“诚信”的核心是本真,是一种善的行为,讲诚信体现了知行合一。与传统的道德思想相联系,诚信在古代社会们的观念中地位颇高。个人的自我道德规范要讲“诚信”,人与人的交往准则也要讲“诚信,君王治国仍然要讲“诚信”。凡事有利有弊,传统诚信文化在提升古代先民的道德素质的同时,先天就缺乏外部机制的有效约束,更没有法律上的制约,被少数人所利用后也会沦为民众的道德枷锁阻碍社会进步。 3.3儒家文化文

文档评论(0)

1974wangp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