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 暑期阅读计划之文言文阅读7.人物类文言
许 谦
许谦,字益之,其先京兆人。谦生数岁而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入耳辄不忘。稍长,肆力于学,立程唐以自课,取四部书分昼夜读之,虽疾恙不废。既乃受业金履祥之门,履祥语之曰:“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醯酱既加,则酸咸顿异。子来见我已三日,而犹夫人也,岂吾之学无以感发子耶!”谦闻之,惕然。居数年,尽得其所传之奥。于书无不读,穷探精微,虽残文碎语,皆不敢忽。有不可通,则不敢强;于先儒之说,有所未安,亦不苟同也。 读《四书章句集注》,有《丛说》二十卷,谓学者曰:“学以圣人为准的,然必得圣人之心,而后可学圣人之事。圣贤之心,具在《四书》,而《四书》之义,备于朱子,顾其辞约意广,读者安可以易心求之乎!”读《诗集传》,有《名物钞》八卷,正其音释,考其名物度数,以补先儒之未备。 又有《自省编》,昼之所为,夜必书之,其不可书者,则不为也。其他若天文、地理、典章、制度、术数之说,亦靡不该贯,旁而释、老之言,亦洞究其蕴。尝谓:“学者孰不曰辟异端,苟不深探其隐,而识其所以然,能辨其同异,别其是非也几希。” (选自《元史·列传七十六》) 【阅读训练】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 世母:伯母 B.子来见我已三日,而犹夫人也 夫人:那个人 C.正其音释,考其名物度数 音释:读音与解释 D.学者孰不曰辟异端 异端:指不合正统的主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立程唐以自课 楚人伐宋以救郑 B.既乃受业金履祥之门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子来见我已三日,而犹夫人也 位尊而无功 D.有不可通,则不敢强 故木受绳则直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谦“博学多识”的一组是 ①立程唐以自课,取四部书分昼夜读之②圣贤之心,具在《四书》③考其名物度数,以补先儒之未备④其不可书者,则不为也⑤旁而释、老之言,亦洞究其蕴⑥读《四书章句集注》,有《丛说》二十卷 A.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醯酱既加,则酸咸顿异 (2)于书无不读,穷探精微,虽残文碎语,皆不敢忽 (3)苟不深探其隐,而识其所以然,能辨其同异,别其是非也几希 【知识链接】 《孝经》:主要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种。今文《孝经》据称出自汉初,郑玄为之作注;古文《孝经》相传出孔子故居壁中,孔安国为之作注。作者有孔子说和曾子说两种。《孝经》的“经”,不是经典之“经”,而是源自《孝经》中“夫孝,天之经也”之“经”,意为“孝是天下的大经大法”。《孝经》通行本分为十八章,以孔子与曾子问答的方式阐发孝治思想。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第二至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的关系;第十八章为丧亲章,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
宋 讷
宋讷,字仲敏,滑人。父寿卿,元侍御史。讷性持重,学问该博。至正中,举进士,任盐山尹,弃官归。洪武二年,征儒士十八人编《礼》《乐》诸书,讷与焉。事竣,不仕归。久之,用四辅官杜斅荐,授国子助教。以说经为学者所宗。十五年超迁翰林学士,命撰《宣圣庙碑》,称旨,赏赉甚厚。改文渊阁大学士。尝寒附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帝制文警之。未几,迁祭酒。时功臣子弟皆就学,及岁贡士尝数千人。讷为严立学规,终日端坐讲解无虚晷,夜恒止学舍。十八年复开进士科,取士四百七十有奇,由太学者三之二。再策士,亦如之。帝大悦。制词褒美。助教金文徵等疾讷,构之吏部尚书余熂,牒令致仕①。讷陛辞,帝惊问,大怒,诛熂、文徵等,留讷如故。讷尝病,帝曰:“讷有寿骨,无忧也。”寻愈。帝使画工瞷②讷,图其像,危坐,有怒色。明日入对,帝问:“昨何怒?”讷惊对曰:“诸生有趋踣者,碎茶器。臣愧失教,故自讼耳。且陛下何自知之?”帝出图。讷顿首谢。 长子麟,举进士,擢御史,出为望江主簿。帝念讷老,召还侍。二十三年春,讷病甚,乃止学舍。麟请归私第,叱曰:“时当丁祭③,敢不敬耶!”祭毕,舁归舍而卒,年八十。帝悼惜,自为文祭之。又遣官祭于家,为治葬地。文臣四品给祭葬者,自讷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