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大致经过经典遗传学与现代遗传学两个阶段和三个水平: 个体水平——形态遗传学 细胞水平 ——细胞遗传学 分子水平——分子遗传学 (一) 遗传学的诞生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种麦得麦,种稷得稷” “万物生于土,各似本种”,“物生自类本科” 国外:十九世纪末叶 (二 )遗传学的发展 1. 经典遗传学 (十八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中叶) 1)颗粒遗传学 (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 法国拉马克(Lamack,J.K1744--1829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 英国达尔文(Dorwin.C.1809--1882):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学说。“泛生假说”。 德国 魏斯曼(Weisman 1834--1914)提出“种质论”。 他做了一个试验,割老鼠尾巴的试验。连续22代割掉老鼠尾巴,共用老鼠1592只。因而得出获得性状不能遗传。 高尔顿:“融合遗传”认为,双亲的遗传成分在子代中发生融合,而后表现(其根据是,子女的许多特性均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高尔顿及其学生毕生致力于,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亲代与子代间性状表现的关系 虽然融合遗传的基本观点并不正确,但是在这一基础上所创建的一系列生物数学分析方法,却为数量遗传、群体遗传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Mendel G J 1822-1884)真正开始有分析地研究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 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论文,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规律。认为性状遗传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 1900年(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 德国的柯伦斯(Correns) 荷兰的狄· 弗里斯(De Vries) 奥国的柴马克(Tschermak) 1906年,贝特生(Bateson,W)提出,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并在香豌豆杂交试验中发现了性状连锁现象。 1901-1903年,狄·弗里斯 (De Vries) 发表“突变学说”。 1903年,萨顿(Sutton) 提出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期间的行为是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1909年,约翰生(Johannsen)发表“纯系学说”,并提出“gene”的概念,以代替孟德尔所谓的“遗传因子” 1908年,哈迪(Hardy)和魏伯格(Weinberg)分别推导出群体遗传平衡定律。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Morgan)等用果蝇为材料进行大量的遗传试验。发现了性状连锁现象,研究了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动态,创立基因理论,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提出了连锁遗传规律。进而提出了染色体遗传理论,进一步发展为细胞遗传学。 1913年,斯特蒂文特(Sturtevant)绘制出第一张连锁遗传图,标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线性排列。 1927年,穆勒(Muller)和斯特德勒(Stadler)分别人工诱变果蝇和玉米突变。 1930-1932 年,费希尔(Fisher)、赖特(Wright)和霍尔丹(Haldane)等用数理统计分析,奠定了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的数学分析基础。 1937年,布莱克斯里(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并提出杂种优势。 1941年,比德尔(Beadle)等,用红色面包霉,“一个基因一个酶”发展了微生物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 2. 分子遗传学(二十世纪中叶-----) 1944年,阿委瑞(Avery):肺炎双球菌转化,证明转化的活性物质是DNA。 1952年,赫尔歇(Hershey)和蔡斯(Chase):噬菌体重组,进一步证明DNA 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953年,英国克里克(Crick)和美国沃森(Watson)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后为分子遗传学的开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double helix)模型,是分子遗传学及以之为核心的分子生物学建立的标志。 目前分子遗传学已进入人工合成基因和改造基因的新时期,朝着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水平迈进。 1961年—F.jacob和J.Monod提出调节基因表达的操纵子模型。 20世纪60年代 蛋白质和核酸的人工合成、“中心法则”的确立、三联体密码的确定、调节基因作用原理的发现、传递细菌对抗生素抗性的质粒的发现 使遗传学的发展走在了生物科学的前面。 20世纪70年代 随着限制性内切酶和一系列核酸酶的发现和提纯,使DNA重组得以实现,能进行基因的人工分离和合成。 建立遗传工程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20世纪80年代 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 20世纪90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遗传毒性试验PT123.ppt
- 遗传物质的携带——核酸.ppt
- 遗传信息的携带——核酸 教学设计.doc
- 遗传信息的携带-核酸(课件).ppt
- 遗传信息的携带-核酸工作案例.doc
- 遗传学:朱军第版:第01章 绪言.ppt
- 逸夫小学四年级学.doc
- 阴阳五行学说课闫志成.ppt
- 音乐课件---青春舞曲》.ppt
- 音乐课题结题报.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