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指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毛诗指说

唐·成伯璵《毛詩指說》 《四庫毛詩指說提要》 唐成伯璵撰。伯璵爵里無考。書凡四篇。一曰《興述》,明先王陳《詩》觀風之旨,孔子刪《詩》正雅之由。二曰《解說》,先釋《詩》義,而《風》、《雅》、《頌》次之,《周南》又次之,詁《傳》、《序》又次之,篇章又次之,后妃又次之,終以《鵲巢》、《騶虞》。大略即舉《周南》一篇,隱括論列,引申以及其餘。三曰《傳受》,備詳齊、魯、毛、韓四家授受世次,及後儒訓釋源流。四曰《文體》,凡三百篇中句法之長短,篇章之多寡,措辭之異同,用字之體例,皆臚舉而詳之,頗似劉氏《文心雕龍》之體。蓋說經之餘論也。然定《詩序》首句為子夏所傳,其下為毛萇所續,實伯璵此書發其端,則決別疑似,於說《詩》亦深有功矣。伯璵尚有《毛詩斷章》二卷,見《崇文總目》,稱其取《春秋》斷章之義,鈔取《詩》語,匯而出之。蓋即李石《詩如例》之類。宋熊克嘗與毗陵沈必豫欲合二書刻之,而《斷章》一書,竟求之不獲,乃先刻《指說》。此本末有克《跋》,蓋即從宋本傳刻也。克嘗著《中興小歷》,別見《史部·編年類》中。其刻此書時,方分教於京口,故《跋》稱刻之泮林云。 興述第一 王澤竭而《詩》不作者,謂幽厲之後周室大壞,不能賞善罰惡,諷刺無益故也。詩樂相通,可以觀政矣。古之王者發言舉事,左右書之,猶慮臣有曲從、史無直筆,於是省方巡狩,大明黜陟。諸侯之國各使陳詩以觀風,又置采詩之官而主納之,申命瞽史習其箴誦,廣聞教諌之義也。人心之哀樂,王政之得失,備於此矣。然詩者樂章也,不起洪荒之代,始自女媧笙簧。神農造瑟,未有音曲,亦無文詞。然嬰兒有善,則鳯復讃,直言其徳中国古籍全录 周者,地名,周之先本自后稷,始播榖,堯封之邰,世傳其稷官。至曾孫公劉,當夏之衰世,乃失其職,居豳。豳即邠也,在戎狄之間。能修后稷之業,至殷為戎狄所迫,扶老攜幼而徙于周。周即岐山之南,人皆歸之,卒成王業。太王之子季厯,殷王帝乙之時受命於雍州,為西方伯。而文王由江南汝漢之諸侯,梁、雍、荊、徐、揚、蔡六州已被文王之化,天下三分有其二矣,而猶服事于殷。文王述職,行至於豐,受赤雀銜書之瑞,兼決虞芮之訟,以此為受命之年。築室于豐,將岐周故地賜周公、召公為食采邑,使施先君之教,其詩系之周召二公。行教自岐而南,六州之民其性不等,得聖人之化,謂之“周南”;得賢人之化,謂之“召南”。太王、王季厚於仁賢,文王在諸侯之中而行王化,顧云道隔,東鄰三方,自絶於日月。當此之時,西有昆夷羌戎之患,北有獫狁匈奴之難,東阻獨夫之紂,其化始自岐周,漸于江漢,時屬關右扶風美陽縣,太王避狄而居之也。ARTX.CN 詁者,古也,謂古人之言與今有異。古謂之“厥”,今謂之“其”;古謂之“權輿”,今謂之“始”是也。訓者,謂別有意義,與《爾雅》一篇略同。肅肅,敬也。雍雍,和也。戚施,面柔也。籧篨,口柔也。無念,念也。之子,是子也。此謂之訓也。傳者,注之別名也。傳承師說謂之為傳,出自已意即為注。注起孔安國,傳有鄭康成。又或不名傳注而別謂之義,皆以解經也。何晏、杜元凱名為“集解”,蔡邕注《月令》謂之“章句”,范甯注《榖梁》謂之“解”,何休注《公羊》為“學”,鄭玄謂之“箋”,亦無義例述作之體,不欲相因耳。 序者,緒也,如繭絲之有緒,申其述作之意也,亦與義同。今學者以為《大序》皆是子夏所作,未能無惑。如《關雎》之序,首尾相結,冠束“二南”。故昭明太子亦云:“《大序》是子夏全制。”編入《文選》。其餘眾篇之《小序》,子夏唯裁初句耳,至“也”字而止。《葛覃》,后妃之本也。《鴻鴈》,美宣王也。如此之類是也。其下皆是大毛自以詩中之意而系其辭也。後人見《序》下有注,又云東海衛宏所作。事雖兩存,未為允當。當是鄭玄于毛公《傳》下即得稱《箋》,于毛公《序》末略而為注耳。毛公作《傳》之日漢興,已亡其六篇,但據亡篇之小序,惟有一句。毛既不見詩體,無由得措其辭也。又,髙子是戰國時人,在子夏之後。當子夏之世,祭皆有屍。“靈星之屍”,子夏無為取引。一句之下,多是毛公所加,非子夏明矣。箋者,表也,毛公之《傳》有所滯隠,及不曲盡義類,重表明之。或云毛曾為北海太守,玄即北海髙密人也,以爵里之隔,致有禮讓文儒之道,其不然乎。 篇章之名久矣。篇言編也,古者無紙,籍書于簡,亦謂之編。簡策重大,則分之《雅》、《頌》。章數亦謂之什,大略葢以十章為一別耳。詩是歌辭,皆有曲音,故“章”字“音”下加“十”,亦是其義。軍法十人為什。因言成句,亦謂之言。“思無邪”三字之句,故謂一言以蔽之。續有後語以繼之,如途巷之有委曲,乃謂之句。故《學記》云離經絶句是也。《頌》中無十篇,亦謂之什者,後人因加之。中国古籍全录 以《關雎》為目者,引羣連類也。關雎,一名王雎,亦鵰類也,江東謂之鶚,幽燕謂之鷲。好在水渚汀洲食魚。此鳥雄雌之情至甚厚矣,然不雙飛,並偶不於人前,退在河渚之間,亦常獨處,以喻后妃性行貞專,居幽慎獨,深悅君子,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