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 马来西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史 马来西亚

二战期间中国军队曾在马来半岛发动游击战 1941年,鉴于日军南进迹象越来越明显,英国决心利用马来亚华人与中国的天然联系,以增强当地防务,蒋介石对此也表示支持。经过重庆军统与英国特别行动处(SOE)秘密协商,以岑家焯少将为首的9名中国军官从印度乘船前往新加坡,等他们于12月18日到达时,日军已开始进攻马来亚。 英国当局欢迎岑家焯一行的方式很特别,作为见面礼,英方释放了所有关押在监狱里的被捕华人,其中包括反对英国统治的马共党员。岑家焯以中国军事顾问和军统驻新加坡站特工为教员,组建第101特种战学校,向165名学员传授游击战技能。经短期培训后,他们被派到马来农村,日后成为马来人民抗日军的骨干。 在岑家焯倡议下,1941年12月25日,英国殖民政府在新加坡组建星华义勇军,当地华人踊跃报名。星华义勇军被送到柔佛州集训,但岑家焯发现星华义勇军的装备实在太差,每个士兵随身携带的2个弹匣里只装有20发子弹,很多狩猎用鸟枪和帕兰刀都被当作武器。一个叫朱金声的中国顾问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连根本没有配发手榴弹和机枪,英国人给连里每个人发一只水壶、一条席子、一把刺刀和24发子弹,连里的几名女兵只被允许从事救护、烹饪和一些简单的后勤工作。”实际上,英国人有的是武器,但他们担心华人会把武器藏起来倒卖,他们根本就不信任华人。 训练期间,还曾发生一场悲剧。两名来自重庆的中国军官因身穿英军军服,被不知情的英军当成日本间谍枪杀。事后,岑家焯要求在星华义勇军的军服上增加醒目的大手帕形状,以防友军误伤。星华义勇军后来被编成4个连和1个排,第l连驻扎裕廊岛,第2连配属给澳大利亚第22旅,第3连驻守新柔长堤,第4连防守实龙岗河和白沙之间区域,剩下一个华人警卫排则防守新加坡市中心的克兰芝。 少将捐躯 1942年1月31日,日军发起新加坡战役,星华义勇军被派往红树沼泽地带巡逻,还有一个连被配属给马来亚步兵第1旅,参加巴西班让战役。由于缺乏足够弹药,星华义勇军损失惨重,但中国军官指挥的华人部队前赴后继,令日军进攻速度大大降低。日本第25军司令官山下奉文恼羞成怒,发誓拿下新加坡之日,将血洗当地华人。 2月13日,也就是驻新加坡英军总司令阿瑟·欧内斯特·帕西瓦尔中将向日本人投降的前两天,他下令解散星华义勇军,以免华人士兵被日军俘虏后遭到成批屠杀。每名幸存下来的星华义勇军士兵都收到10元叻币的酬劳。然而日军一入城,就搜捕华人“败兵”,很多人都被日军杀害。 随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马来亚崩溃,抵抗日本侵略军的重任落到由马共领导的马来人民抗日军肩上。侥幸逃出新加坡的岑家焯等4名国民党军官出于抗日的目的,选择与马共合作。从1942年2月到l943年中旬,马来人民抗日军处于最艰难的时期,他们缺粮少弹,日军还故意制造“无人区”,用恐怖手段对付游击队,三分之一的游击队员在这一时期死去。1942年6月12日,岑家焯率一支25人的游击队袭击日军车队,不幸被日军包围,岑家焯少将和朱金声上尉被俘。为威慑其他反抗者,日军将两名中国军官斩首,头颅挂在新加坡市区示众。 蒋介石轻视游击战 由于岑家焯阵亡,国民党军官对马来人民抗日军的影响逐渐减弱,另两名活下来的中国军官只担任顾问,未被赋予指挥权。1943年5月24日,英军上校约翰·戴维斯和5名中国军官乘潜艇从锡兰(今斯里兰卡)秘密登陆马来半岛,重新与马来人民抗日军取得联系。9月12日,英军 “136特遣队”登陆。在中国军官劝说下,l944年1月1日,马来人民抗日军领导人陈平来到 “136特遣队”营地,双方达成一致,英国提供武器、金钱和补给品,帮助培训游击队成员,但马来人民抗日军要受英国军官指挥。然而, “136特遣队”自己也因丢失电台而与盟军总部失去联系,实际行动中反倒只能按照抗日军的指示作战。 据战后统计,马来人民抗日军同日军作战340次,以牺牲1000名战士的代价消灭5500名日军。游击战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l945年底,曾在马来人民抗日军担任顾问的国民党军官上书蒋介石,要他重视游击战的作用,但蒋介石却认为决定胜负的还是正面作战,游击战只能起骚扰作用。晚清“下南洋”移民下南洋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1922年至1939年间,从厦门等港口出洋的移民超过500万……  晚清中国海外移民的主要方向有二,一是美洲,二是东南亚。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纷至沓来的不平等条约,允许西方国家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因为应募者要订立契约,时人称为“契约华工”,又叫“卖猪仔”“当苦力”。   下南洋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鸦片战争之前,下南洋经商谋生的华人就已有150万之多;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在我国东南沿海招至东南亚的“契约华工”约200万人;1922年至1939年间,从厦门等港口出洋的移民超过500万……   晚清中国海外移民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