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咬文嚼字》陈
朱光潜 文学小故事 相传北宋著名诗人苏轼、黄庭坚和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在一起评文论诗。苏小妹说:“有这么两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如果当中各嵌一字,该填什么字才恰当呢?”提出了一个用词恰当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用词的生动、形象问题,也涉及到用词的准确问题。而用词的准确与否问题,首先是一个涉及对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即词项的内涵是否明确的问题,也就是语词的运用能否恰如其分地适应具体情境需要的问题。而这显然属于逻辑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苏轼、黄庭坚是如何回答苏小妹提出的问题的。 苏轼经过一番思索,提出了加“摇”、“映”两字,于是这两句便成了: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应当说,这两个字是嵌得相当不错的,是颇合原句的意境的。但苏小妹却说:“这是常人用的俗字,平直,无味。”换句话说,即缺乏诗句应有的含蓄和诗味。于是,苏轼又改用“舞”和“隐”两字。这样,两句诗便成为: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显然,一个“舞”字,一个“隐”字,动、静结合,把“轻风”与“细柳”、“淡月”与“梅花”之间的关系,描绘得颇为生动、形象而富有诗意。然而,苏小妹对此仍不满意。 一旁的黄庭坚见苏轼的两次填字都遭否定,就一再请苏小妹自己填字。苏小妹说:“前加‘扶’,后增‘失’,就成了‘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淡雅,不俗。” 苏、黄二人听了,不觉抚掌叫好。“扶”也是动态的,但较之“舞”,更有形体感,使无形的风人格化了;“失”也是静态的,但较之“隐”更具有月下景象的朦胧美,更有意境的真实感。确实朴实,而毫无夸饰,但又能最恰如其分地描绘出“轻风”、“淡月”下的“细柳”和“梅花”的淡雅和秀丽,因而,也就可以说较之苏轼所嵌各词来说,是更为恰当的语词了。从逻辑的角度说,也就是适应诗句所描绘的具体意境,其概念的运用更为准确了。 小故事 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一声:“在吃中国。” 体会这三个人所说的话得不同意味。 * * * 猜谜语 小老鼠看书----- (答一成语) 咬文嚼字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相似,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年青时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作者介绍: “咬文嚼字”的内涵:斟酌文字的分量,调整 思想和情感。 “咬文嚼字”的方法: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文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自满、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咬文嚼字”的目的: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 文 嚼 字 咬 文 嚼 字 本文有哪些例子? 郭老改词 李广射虎 贾岛推敲 苏轼诗句 套语滥调 ①郭老改词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启示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咬 文 嚼 字 ②李广射虎 “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启示:增减文字,意味不同,文字的运用并非一定简练就好,当繁则繁。 ? 咬 文 嚼 字 ③贾岛推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启示: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咬 文 嚼 字 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