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邓平寿同志简介]
邓平寿同志生前系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6月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扎根偏远艰苦农村,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忘我工作,无私奉献,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脚书记”、“草鞋书记”、“田坎书记”、“农民书记”。2007年1月14日下村检查工作时,因积劳成疾突发重症倒在了工作第一线,于2月1日不幸去世,年仅51岁。
一、生平主要经历
1955年12月17日(出生日应为农历)出生于四川省梁平县(今重庆市梁平县)原虎城乡上丰村。
1962年9月至1968年8月,原上丰村小学和原虎城乡中心小学读书。
1968年9月至1971年8月,原虎城镇中学初中毕业(其后曾在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学习现代乡村综合管理,学制3年)。
1971年8月务农;在1977年11月27日的《关于对邓平寿同志选干的调查报告》中,有这样的记录:1975年,邓平寿带领生产队的广大群众大搞科学种田,试验小麦亩产达500斤,群众说:“我们这个面房换了几个人都没搞好,只有邓平寿把它管好了。”1975年8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邓平寿《入党志愿书》中有段朴实的话:我一定要向刘胡兰、杨子荣等英雄学习,学习他们专拣重担挑在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我要求入党,不是为了名誉好听,不是为了给人民当老爷,而是为了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安排,党叫我干啥就干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1976年11月至1978年4月,在县基本路线教育工作团工作,后在工作团任组长。
1978年4月至1981年任原虎城区波漩乡团委书记。
1981年至1989年11月,任原波漩乡乡长;在1983年3月24日的《关于邓平寿提任职务的考察报告》中,有这样的记录:该人在管计划生育工作时,多数时间就在各大队与计划生育干事一起工作,走到哪里就在哪里住,计划生育抓得好……作风正派,不谋私利,不搞歪门邪道。
1989年11月至1992年1月,原虎城区楚家乡党委书记兼乡长。
1992年1月至1998年12月,任虎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1998年1月至2007年2月,任虎城镇党委书记。
2007年2月1日凌晨,身患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邓平寿经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当时他还差3天满51岁;噩耗传出,上万名村民自发赶来,捧着他的相片,伫立在雨中为邓平寿送行。
2007年6月17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春蚕到死丝不尽——记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随后,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邓平寿的热潮;重庆市授予邓平寿“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荣誉称号。
2007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通知,要求广泛开展向邓平寿同志学习的活动。
2009年,邓平寿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百姓心中的“田坎书记”
重庆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被群众亲切称为“田坎书记”, 他的办公室永远都向群众敞开,他下乡从不坐车,他让虎城镇从一个山区穷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镇,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出殡那天,成千上万的群众,佩戴白花自发前来为他送行。邓平寿喜欢下乡,除了开会和赶场,他都,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记一路。架子,给他编了一个“四子歌谣”:不坐车子,不戴(草)帽子,不摇扇子,手上有块汗帕子。
每赶场,一清早开始,一拨一拨的农民往他屋里跑,靠墙边能挤下10个人的长沙发,一整天都是满满当当的。
夜晚他总在做两件事:一是打电话,17个村的村主任挨个打一遍,询问各村的情况,交流他白天看到的问题。第二件事就是读书,特别是农业技术书籍。
邓平寿的节省出了名。他在县里开会,总是当天赶回。1999年,他带领镇干部职工10多人到宜昌、武汉考察,节省开支5000多元。然而,镇里块永不消失的“光荣榜”,捐款总是排在第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最高贵的品质就是“忠诚”,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邓平寿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用生命铸就了“忠诚”。病逝后名老百姓自发护送他的灵车回家,靠的正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一位镇党委书记,后仍被人民深深怀念,那么多普通的村民直到今天提起他的名字还泪流满面,一些和他相识不久的外来投资者至今仍觉得他的离去就像“失去自己的亲人”……“泥脚书记”邓平寿为民的一生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都会受到人民的爱戴,这样的好干部是伟大时代的。
“田坎书记”邓平寿,最后在工作岗位上;他的事迹经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重庆市授予邓平寿“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荣誉称号前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说,全市党员干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有一大批像邓平寿这样的干部辛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