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慢性鼻窦炎麻杏石甘汤..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41慢性鼻窦炎麻杏石甘汤.

041慢性鼻窦炎 经方案例 许某,男,20岁,郑州人,有3年慢性鼻窦炎病史,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鼻塞不通,流黄鼻涕,头痛,口渴欲饮冷水,舌质红,苔薄黄,脉无变化。辨为风热犯窍证,治当宣散风热,通达鼻窍,给予麻杏石甘汤与桑菊饮合方:麻黄12g,杏仁10g,石膏24g,桑叶15g,菊花6g,连翘10g,薄荷5g,桔梗12g,苇根12g,生甘草6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鼻塞减轻,以前方12剂;三诊:流黄涕减少,以前方6剂;四诊:头痛好转,以前方12剂;五诊:鼻塞、头痛未作,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2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鼻塞不通、舌质红辨为热,再根据流黄涕、苔薄黄辨为风热犯窍,以此辨为风热犯窍证。方以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通窍;以桑菊饮宣散透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麻杏石甘汤 【方药歌诀】肺热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法度良,       宣发肃降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学用导读】根据张仲景设麻杏石甘汤方药用量比例关系,则是主治肺热证,在临床中若能调整方药用量比例,则能主治表寒里热证,所以对麻杏石甘汤主治病证必须高度重视用量比例关系。 【医案助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刘某,男,64岁。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因急性发作而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痰黄而黏,咯痰不爽,胸中烦热,口渴欲饮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略弱。辨为肺热证,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12g,杏仁12g,石膏24g,葶苈子15g,知母15g,桔梗15g,红参6g,大枣10枚,生甘草10g,瓜蒌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诸证基本解除,又以前方治疗6剂,病证痊愈。 用方点拨:根据咳嗽,气喘,痰黄而黏,口渴辨为肺热,以此选用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加葶苈子清泻肺热,知母清热养阴,桔梗宣肺止咳,红参、大枣补益肺气。方药相互为用,既清热又兼顾气虚,以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肺热证(邪热壅肺证):咳嗽,或气喘,或痰稠色黄,或痰中带血,身热,或汗出,或无汗,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麻杏石甘汤,以主治肺热证为基础方,以主治表寒里热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邪热侵袭于肺,肺气不降,浊气上逆,以此而演变为肺热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咳嗽,或气喘,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肺炎,麻疹,百日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炎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麻杏石甘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呼吸疾病,还是治疗五官疾病等,都必须符合麻杏石甘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 1、泌尿疾病:尿道炎,膀胱炎,输尿管炎等。 2、五官疾病:急性结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慢性鼻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3、皮肤疾病:风疹,过敏性荨麻疹等。 【中医治法】清宣肺热,止咳平喘。 【方药西用】具有镇咳、祛痰、平喘(对组织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氯化钡所致的平滑肌痉挛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解热、抗过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菌、抗病毒、改善血液循环,升高血压等作用。 【处方用药】麻黄去节,四两(12g)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8.5g) 甘草炙,二两(6g) 石膏碎,绵裹,半斤(24g) 随证加减用药:若痰多色黄者,加贝母、胆南星、黄芩,以清肺化痰;若气喘明显者,加桑白皮、款冬花、贝母,以泻肺平喘;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栝楼根,以泻大肠安肺里;若咳嗽明显者,加桔梗、百部,以清肺止咳;若胸闷者,加葶苈子、苏子,以泻肺行气宽胸;若肺气损伤明显者,加粳米、人参,以补益肺气等。 【煎服方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杯。 【方证研究】肺主宣发与肃降,主一身之气。邪热侵袭于肺,肺气不降而上逆,则咳嗽,或气喘;肺主通调水道,水不得下行而变生为痰,痰热胶结不解,则痰稠色黄,或痰中带血;肺热充盛于外,则身热;邪热迫津外泄,则汗出;若热郁胶结于内,则无汗;热伤阴津,则口渴;舌红,苔黄,脉数均为邪热壅肺病理病证。其治当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方中麻黄与石膏相用,石膏用量倍于麻黄,既清泻郁热,又制约麻黄宣肺而不助热;麻黄既宣发肺气,又制约石膏清泻而不寒凝。杏仁肃降肺气,与麻黄相用,一宣一降,调理肺气。甘草益肺气,使宣发降泄药而不伤肺气。 方药配伍特点:辛温之宣与辛寒之清相伍,宣发肺气受寒凉之制而不助热,清泄肺气受辛温之制而不寒凝,相互为用,温在宣通,寒在清泄,从而达到泄邪愈疾之目的。 【使用禁忌】肺寒证,肺阴虚证,慎用本方。 style=font-fam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