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月5日私塾公开课(民法-可撤销合同).
一、名师阵容:邹建章担任私塾班主任,李红勃、向高甲、李曰龙、李佳、曹新川、刘校逢、吴一鸣、杨洋、邱振启等9位名师为你全天候服务!二、班次介绍更多公开课信息详情请关注私塾微信公众号及私塾官方微博!报班(体验)热线:010 QQ:2851270822司法考试民法必考点:可撤销行为华东政法大学 吴一鸣副教授一、可撤销行为的特征【基本共性】 意思表示不真实1.与无效行为的区别:是否确定无效2.与有效行为的区别:是否确定有效(未决之有效)3.与效力待定行为的区别:初始效力不同二、可撤销事由(一)欺诈1.欺诈行为(1)两种表现:故意告知虚假情况 vs.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民法通则解释》第68条 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2)欺诈的违法性(以达到违反交易上要求的诚信为必要;排除适度夸大)(3)第三人欺诈是否构成撤销事由?(注意《担保法解释》第40条的规定;代理人不属于此处的“第三人”)《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2款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担保法解释》第四十条 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胁迫事实的,按照担保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处理。例:关于意思表示法律效力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3-53,多)A.甲在商场购买了一台液晶电视机,回家后发现其妻乙已在另一商场以更低折扣订了一台液晶电视机。甲认为其构成重大误解,有权撤销买卖B.甲向乙承诺,以其外籍华人身份在婚后为乙办外国绿卡。婚后,乙发现甲是在逃通缉犯。乙有权以甲欺诈为由撤销婚姻C.甲向乙银行借款,乙银行要求甲提供担保。丙为帮助甲借款,以举报丁偷税漏税相要挟,迫使其为甲借款提供保证,乙银行对此不知情。丁有权以其受到胁迫为由撤销保证D.甲患癌症,其妻乙和医院均对甲隐瞒其病情。经与乙协商,甲投保人身保险,指定身故受益人为乙。保险公司有权以乙欺诈为由撤销合同(4)无行为能力人也可以为欺诈2.欺诈的故意(排除单纯的夸富等)3.因果关系(双重)(1)相对人因欺诈而陷于错误(2)相对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注意】相对人是否尽交易上必要注意,对因果关系的成立不生影响【相关考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1款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二)胁迫1.胁迫行为《民法通则解释》第69条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2.有胁迫的故意3.因果关系(双重)(1)相对人因胁迫而生恐惧(2)相对人因恐惧而为意思表示【注意】胁迫行为是否足以产生恐惧,应具体衡量4.胁迫行为的不法性(1)手段不法(2)目的不法(3)手段与目的关联之不法例:甲被乙打成重伤,支付医药费5万元。甲与乙达成如下协议:“乙向甲赔偿医药费5万元,甲不得告发乙”。甲获得5万元赔偿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后乙被判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7-3-2,单)A.甲、乙之间的协议有效B.因甲乘人之危,乙有权撤销该协议C.甲、乙之间的协议无效D.乙无权要求甲返还该5万元赔偿费例:下列哪一情形下,甲对乙不构成胁迫?(2013-3-3,单)A.甲说,如不出借1万元,则举报乙犯罪。乙照办,后查实乙构成犯罪B.甲说,如不将藏獒卖给甲,则举报乙犯罪。乙照办,后查实乙不构成犯罪C.甲说,如不购甲即将报废的汽车,将公开乙的个人隐私。乙照办D.甲说,如不赔偿乙撞伤甲的医疗费,则举报乙醉酒驾车。乙照办,甲取得医疗费和慰问金【相关考点】《继承法》第二十二条第2款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三)乘人之危1.受害方当事人处于危难境地2.行为人利用对方的危难迫使对方做出意思表示3.受害人遭受损害(注意:损害非以财产损害为限)(四)重大误解1.解释先行于撤销例:甲与乙磋商A型电脑的买卖,已就买卖的主要内容基本达成一致。某日,甲传真给乙,表示确定购买B型电脑,乙知甲的真意实为购买A型电脑,遂为承诺。甲能否以重大误解撤销合同?例:养羊专业户甲与乙肉制品公司订立买卖合同,约定“每头羊550元,共1000头,总价50万元”。甲能否以重大误解撤销买卖合同?2.常见类型(1)内容错误:当事人错误、标的物错误、法律行为性质错误(2)表示行为错误:误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