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贵州师范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doc

贵州师范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贵州师范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师范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贵州师范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贵州师范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项目建设规划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为加快推进贵州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 一、学校简介 (一)历史沿革 贵州师范大学是贵州省唯一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立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仅有的8所师范院校之一。建国后,学校改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5年再次被评为省属重点大学。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厦门大学结成对口支援关系。2008年经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2009年2月,经贵州省学位委员会确定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在近70年从未间断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优秀的学术传统及扎实的学科基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学科建设 1、学科体系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学科体系建设。2004—2008年,累计投入学科建设经费17704.29万元,相继建成了一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与2003年相比,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增长200%,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增长116%,省级重点学科增长60%,为学科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学校从2001年起,启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工程,陆续将“自然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数学”、“植物学”、“文艺学”等重点学科作为拟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进行建设。 目前,学校有17个学院、2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50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教育部高校特色建设专业: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15个省级高校示范性专业),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数学、植物学、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人文地理学、数学教育),4个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喀斯特文化研究中心),1个贵州省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学校现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 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智能计算与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设有26个实验室、1个分析测试中心、1个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等。 2、学科队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积极改善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综合实力。近五年,专任教师增长30%,教授增长37%,博士增长238%。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38人,其中有教授199人、副教授373人,高级职称比例为42.8%;有博士115人、硕士536人、在读博士生71人,博硕士占教师比例为48.7%;外校学历教师比例为64.1%,教师平均年龄为36.9岁。 学校现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17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9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1人、“黔中英才”2人;特聘教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55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8人。 (三)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科研是强校之本”,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8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1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4项、国家973计划专项子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星火扶贫计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