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豕尊的千古创意.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华豕尊的千古创意

九华豕尊的千古创意 冶金技术的发明,是史前时代末期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它使人类社会由新石器时代跨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就是文明时代。人类的冶炼技术是从炼铜开始的,当发明了熔点低、硬度大的青铜冶炼技术后,终于修成正果,开启了前所未有的青铜器时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最早提出“青铜器时代”观念的中国科学院张光直院士在《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指出,夏商周三代为青铜器时代的鼎盛期,而后还有春秋战国时代。这一时期的湘中地区,自青铜铸造技术从中原传入后,青铜文化的发展亦是突飞猛进,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挖掘出土为数不少的青铜器,其中宁乡的四羊方尊和湘潭的豕尊已是蜚声中外。 1938年春,宁乡县黄材镇,姜氏三兄弟垦荒种红薯时,发现了四羊方尊。作为宁乡最早出土的青铜器,宁乡青铜器群的代表作,四羊方尊是商代方尊中现存最大的一件,其独特之造型、工艺之精美,被史学家称之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世纪30年代以来,宁乡炭河里遗址和周围邻近地区陆续出土了300余件商周青铜器中的上品,被考古界称为“宁乡青铜器群”,湘中地区藉此以“青铜器之乡”享誉中外。2001以来,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湖南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经考证炭河里遗址不仅是南方地区已知最早的西周城址,也是中国范围少有的西周城址之一,遗址石碑面积约20000平方米。炭河里遗址和炭河里文化的发现,填补了湘中及湖南地区历史的空白,也为解决久负盛名的湖南铜器群的来源和性质问题找到了至关重要的突破口,且连带解决了湘中及湖南地区青铜文明的形成问题。炭河里这一西周时期某一方国的都城所在地,在历经三千年风雨沧桑后,将建成为长沙炭河里国家遗址公园,供世人探幽访古,领略与参悟南中国青铜文明中心的神韵绝响。 称湘中地区为南中国青铜文明中心并非夸大其词。据统计,湖南迄今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型之美、纹饰之精,均居我国南方各省之冠。湘潭地区商代中期已经进入青铜器时代。近一个世纪以来,湘潭共出土商周青铜器数十件,多为窖藏。青铜器中有礼器、兵器、生活和生产用具。从青铜器的外形及纹饰来分析,大致可分为中原文化型、中原与地方文化混合型、地方文化型。商代中期以前的器物多属中原文化型。其时,湘中地区尚无青铜冶炼技术,所有的青铜器如兵器、礼器、生活生产用具等,伴随着中原统治者相继开疆南国、封土湘中,而由中原南征军士和商族携入。那些南征军士和商民们,最初十分艰难地将非常笨重的青铜器千里迢迢搬运到了湘中地区,他们中不乏掌握青铜制造技术的能工巧匠,一旦在湘潭安居以后,自会想到如何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开设青铜器铸造坊。这里我们不妨估测一下,在当时的湘中地区要建起第一个青铜器铸造坊,难度究竟有多大? 公元751年,唐朝大将高仙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发生一场战役,战败的唐朝士兵俘虏中有懂得造纸的工匠,造纸术便传入了西方,首先在乌兹别克境内建立第一个造纸作坊,794年巴格达出现第二个造纸作坊,尔后传入到欧洲。在湘中建青铜器铸造坊比阿拉伯建造纸坊要早一两千年,难度无疑要大得多,但迁居湘潭的商族工匠们有的是时间准备,完全可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将建设青铜器铸造坊的理想代代相传。只要看一看那些欧洲的教堂往往要花上一两个世纪才能建成完工,用一个世纪的时间建成湘中首个青铜器铸造坊又有何不可?湘中地区本有制陶业的基础,本地又不乏铜矿、锡矿,只要假以时日练出铜和锡来,也就为青铜器铸造坊的成功开创奠定了最重要的原材料基础。至于创办青铜器铸造坊所需要的其它东西,本地能置办的就在本地置办,本地暂无法置办的便可回到中原去置办,只要本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霸蛮精神,青铜器铸造坊必然能在湘中大地矗立起来。 1981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迎来鲁迅诞辰10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宋庆龄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国外则有IBM推出首部个人电脑,威尔士亲王与戴安娜举行世纪婚礼。也正是在这一年,在伟人故里湘潭,则是商代青铜器豕尊在原湘潭县九华乡桂花村船形山(现九华经济开发区)的骄然出土,重放光华。“金猪保水土,玉兔塞龙门。”豕尊在九华经济区这片热土发现,或许是偶然之中的必然。这个豕尊产自哪个青铜器铸造坊虽难以考证,却不妨碍我们对创意及制造这一绝世佳品的先民工匠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敬意,尽管我们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 豕尊俗称猪尊,是商代后期盛酒的容器。用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独此一例,堪称青铜文化的千古创意。这一堪称青铜文化珍品的豕尊,高40厘米,长72厘米,重达20公斤。该猪形体高大厚重,两眼圆睁,两耳呈招风状,长嘴上翘微张,犬齿尖长,背上鬃毛竖起,四肢刚健,臀、腹滚圆,生殖器刻画仔细,活脱脱一头野

文档评论(0)

xufug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