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水画中的点苔
中国山水画入门 中国旅游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 北京 闫正 刘万朗 冉祥正编著
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绘画宝库中,也是独占鳌头,富有特色的艺术。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其悠久的演变过程。它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虽然比较晚,但也比欧洲风景画早一千多年。研究我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学习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敏锐的观察,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把热爱祖国一片赤诚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表达出来,这对今天盛世求贤、振兴中华、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发扬我国光辉灿烂的艺术事业,是很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中国山水画技法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九月 段七丁编著
点苔在山水画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国画的塑造中,点子和线条一样,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相对线条,点子的线条更灵动,故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山石的表现中,点法除了配合勾、擦、染,形成皴法表现之外,也直接从形态上以点苔、草迹、落叶、腐土、远树等一类面目,对山石形象进行生动、丰富的塑造。另一方面,从形式上更是对线面用笔的表现,进行接气,提醒,深厚等等灵活的丰富和补充。
打点的笔,以弹性较强的键毫、兼毫为好。笔有新、旧、秃,锋有锐顿、聚散。其性不一,点出的面目自然各异,如:夹、圆、扁 、破、浑。更以用笔的部位、方向产生横竖、斜正、长短等等形态。在实际表现中,这些丰富的点法随着水墨的浓淡、枯湿变化,更产生出无尽变化的灵性。在广泛的应用中,生发出活泼的表现魅力。点法的用笔、用墨与组合技巧,需要掌握如下:
用笔打点,力有轻重、徐疾。其效果或力透纸背而显得凝重、沉厚;或蜻蜓点水,风致飘逸。笔的运动有直落坠点;有勾点结合;有点中带揉。手法多,灵活性大。掌握时要灵活的根据表现需要。在同其它技法配合中生动、自然的发挥。能够如此,自然是点与不点、点多点少均有道理。一般规律是:一幅作品中,点子类型不可太杂。否则,难以和谐。又不可太单一,太单一会导致表现力度的贫乏。
用墨上,点子有浓淡,焦渴之别。在笔的轻重缓急作用下,更产生憨浑、苍莽等精神特色。因此表现中。尤其要注意笔墨配合时灵动的互补关系与制约关系。活力,即在于笔与墨的调解中。浓淡、枯湿的自然兼顾是其基本规律,灵活地随机应变是关键。例如:在塑造中需要精神提醒之时,打点自然当以反差鲜明的笔墨点出响亮的视觉感受。然而,这其中既包含有笔触的反差,也包含了墨色的反差。如何取向、调节,即在于相对整体表现的笔墨,而不即不离的灵活应变了。
在组合上,点法更讲究自然之中的节奏感。前人有所谓攒三聚五法,即是在最基本的组合上以三点或五点形成基本单位。而在整体的面积单元间,又以此形成主要的组合形式。这种奇数的组合方式,既能有效防止灵动的点子在组合上形成均匀、散乱的局面,又能自然地组合中,产生疏密、轻重的节奏感。点子在组合中忌规整、匀散,又忌相同大小形态深浅的点子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体貌相同的重叠只能产生笔墨的呆腻。
中国艺术百科全书 吉林文史出版社 二零零五年三月
点:在山水画技法中点子的表现力是很丰富的,“点子”不但可以表现山石上的苔点,还可以表现山头上的小树。另外树木的叶子、除用夹叶勾写外,大多是用点子来画的。而山石的皴法中,更有“雨点皴”、“米点皴”、“雨淋墙头皴”、“芝麻皴”等许多点皴。
“点子”本身既可表示很多形象,还能起到装饰画面、丰富画面的重要作用。一幅较平、较光的画,加上点子后便会增加几分苍茫浑厚的感觉。
“点子”还可以起到“联”的作用,它可以使笔与笔之间、墨与墨之间、笔墨之间、结构之间联成一体,使画面中的各个局部环节联成一个完整的“势”。“点子”还可以起到遮掩败笔的作用,有些不太好的用笔,无法修改,就靠点子来盖住。收拾整理画时,如感觉哪还不够,便可以用点子来“提”一下,“醒”一下,一提一醒,画面顿时变得厚和亮起来。
画山石在皴染之后,经常要经过点苔的程序,否则觉得过于光滑干净,苔点象征山石上的小树或者杂草等,后来逐渐向写意写趣。北宋以前的山水画点多不点苔,南宋画家表现江南潮湿易生霉苔的山石,逐渐使用苔点,在元明两代点苔最为兴盛,如赵孟頫的“立苔”、王蒙的“渴苔”、倪瓒的“横苔”、沈周的“攒苔”及石涛的点苔都有独到之处,此外尚有泥金苔点,色苔点的使用。
传统山水画点苔的要求
点景法
目的要点
点景,旨在山水画中,根据题材、内容、情节的需要,点缀相应的景点。如轿车、桥梁、房舍、人物、畜兽、禽鸟等等。用以增加主题的鲜明度,以及表现上的生动情趣。点景分为两类,其一为建筑、交通设施、工具等人工建造物类;其二为人畜、动物类。无论何类点景,应做到下述两个方面。
协调性。点景的内容与形式首先必须与题材协调,与时代精神协调,尤其点景笔墨在全幅作品中的协调。在传统笔墨的山水画中,去配现代化建筑设施,亦是不会和谐的。此外还有地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