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毕业设计论文-论意思表示的瑕疵.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论意思表示的瑕疵

前 言 人的社会活动通常都受其意志支配,并且根据意志的内容与状态而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意志都是法律关系的起点。在私法领域里,这种意志的精神存在或心理存在被称作“意思”,而将其外在的物质存在或形式存在称作“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于,一个是实质存在,一个是外在表达。民法上所谓意思表示,就是指要获得一定法律后果的意思的外部表达。在此意义上讲,“意思表示”是绝大多数私法关系的当然起点,尤其是私法关系中的合同关系。于是,意思表示理论及其相应制度必然成为所有国家私法制度的一个基本问题,即使是英美国家法律制度也是如此,只是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而已。意思表示作为人的内心活动的外部传达或宣示,必然要引出意思与表示是否一致,意思和表示不一致就产生了意思表示瑕疵。意思表示瑕疵对法律行为的效力具有极大的影响,并由此影响到法律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由此可以知道对于具有私法意义的民法而言,意思表示瑕疵具有很重要的位置。当前该理论的研究有很多的分歧,主要分为从法理角度进行研究和比较他国立法角度进行研究。笔者认为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于该理论应该从法理和立法比较两个角度进行探讨。笔者旨在前人探索的结果上探究意思表示瑕疵。首先对我国当前的立法进行一个分析,指出其不足,然后对意思表示瑕疵进行分析,对比国内外立法的优点,对当前立法进行建议。 目 录 摘 要 1 关键词 1 1.我国立法中关于意思表示瑕疵现状和缺陷 1 1.1关于意思表示瑕疵的内容规定的分析 1 1.2关于撤销权的行使方面规定的分析 2 1.2.1关于行使撤销权的主体的分析 2 1.2.2关于撤销权的行使方式的分析 2 1.2.3关于撤销权行使的限制的分析 3 1.2.4关于撤销权行使的法律后果的分析 3 2. 我国立法中关于意思表示瑕疵不足及缺陷的分析 4 2.1意思表示瑕疵的概念及来源分析 4 2.2意思表示瑕疵之分类与分析 5 2.3英国立法对意思表示瑕疵的规定及比较分析 6 3.关于意思表示瑕疵立法的建议 7 3.1对比台湾立法所得启示 7 3.2对比英国立法所得启示 8 结 语 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论意思表示的瑕疵 摘 要: 私法自治系借法律行为而实践,法律行为则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所以说意思表示实乃实践私法自治的核心。健全的意思表示导致法律行为生效,但意思表示瑕疵会导致法律行为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本文直接从意思表示瑕疵的立法现状入手进行思考,总结出立法的缺陷,而后对意思表示瑕疵进行分析,对比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的代表(英国和台湾)的立法规定,进而提出对立法的建议,望对立法稍有启发。 关键词: 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瑕疵; 1.我国立法中关于意思表示瑕疵现状和缺陷 意思表示瑕疵在立法现状上的思考和讨论,应该重点放在关于意思表示瑕疵的内容和撤销权这两个方面。 1.1关于意思表示瑕疵的内容规定的分析 在关于意思表示瑕疵的内容规定的讨论中,该从意思表示瑕疵形态的立法规定和有关意思表示瑕疵法律后果的规定入手。 首先,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民法规定的各种瑕疵形态都大量存在: 如在司法实务中常见的利用虚假合同进行诈骗(应属单方虚伪表示中的真意保留) , 用假离婚骗取单位多分房(通谋虚伪表示) , 因开玩笑作出赠与承诺引发纠纷(游戏表示) 等情况时常可见, 而由于法律对此类情况没有明确规定, 给司法实务带来处理上的困难。对于一些意思表示瑕疵的形态如误传, 目前在《民法通则》中没有规定, 只在《民通意见》中作了规定。对于意思表示错误,按照《民通意见》的解释只规定了意思表示内容的错误,且主要是针对合同规定的, 对于表示行为错误、动机错误、当时人资格或物之性质的认识错误皆未涉及。 其次,现行民法关于意思表示瑕疵法律后果的规定也不详细。对于《民法通则》第58 条、第59 条关于可撤销与无效法律行为不恰当的规定, 《合同法》第52 条、第54 条已作了修改。但由于合同只是债的一种发生原因,《合同法》中的规定主要适用于合同领域, 而立法有关意思表示瑕疵的规定作为法律行为制度的核心内容, 其适用范围包括物权、债权、亲属、知识产权等全部民事活动,如此这般修改法律只于《合同法》未涉及《民法通则》,有一定失误。 1.2关于撤销权的行使方面规定的分析 在撤销权的行使方面, 由于撤销权是形成权, 其特点是依单方面意思表示就能使权利发生、变更和消灭, 因此撤销权的行使对相对人而言有可能导致不公平。[1]为此各国立法对撤销权的行使作了较周全的限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关于行使撤销权的主体;2.关于撤销权的行使方式;3.关于撤销权行使的限制;4.关于撤销权行使的法律后果。 1.2.1关于行使撤销权的主体的分析 《民法通则》第59 条是关于法律行为

文档评论(0)

TFZ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