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40张(共40张).pptVIP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40张(共40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40张(共40张)

坎儿井示意图 我国古代的三大工程: 坎儿井、万里长城、大运 河,坎儿井是伟大的地下 水利灌溉工程。它早在汉 代就已经出现雏形 水利农学知识丰富 郭守敬《授时历》 农学著作370多种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明)潘季驯《河防一览图卷》(局部) 耕作方式的变化 商周之际农具原始,需要集体协作(千耦其耘),春秋后期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 ◆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xie)田。”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促成了自耕农经济的产生。 展厅三: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图一战国时期铁制农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图三 耕织图 请思考:①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三所反映的经济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评价: 自给性-稳定性-封闭性(分散)-落后性-脆弱性 古代农民生活真的像黄梅戏描绘的那样美好吗? 特点: ①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 ②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较少商贸交流 ④封闭性 ⑤脆弱性 ⑥落后性 评价: 优点:①稳定性强,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推动封建社会发展。 弊端:①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和简单的性别分工。 ②脆弱性:比较脆弱,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 。 ③落后性:自给自足,商品交流少,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的交流,特别到了近代成为社会发展的因素。 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脆弱性 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成为近代以后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生产规模狭小; 2.简单的性别分工。 落后性 1.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2.自耕农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1.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不必外求。 自给自足性 评价 表现 特点 材料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人教版《必修二》第7页 材料三:明中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江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岳麓版《必修二》第28页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小农经济? 自给自足,生产积极较高; 在封建社会前期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天灾人祸,容易破产; 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经济发展 积极: 消极: 思考评价类题目可从 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 结束语:珍贵无比的经验教训 据本节课内容谈谈古代农业对我国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2.兴修水利设施,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 3.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4.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5.走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之路。 知识体系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生产力 经济结构 生产模式 起源 生产关系 经营方式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牛力耕田,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导 言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是国家建设不可忽视的基本问题,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力的增强具有重大意义,农村的稳定对来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今天,让我们翻开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了解中国古代农业走过的历程,关注农业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