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过程好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伯牙绝弦教学过程好解析

《伯牙绝弦》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月光曲》,盲姑娘听懂了贝多芬的音乐,成为了贝多芬的知音,于是贝多芬激动地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当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时候,穷兄妹俩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生:皎洁的新月、浩瀚汹涌的大海……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曲子,老师请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用心去感受,看你们心里等浮现什么样的画面? (教师播放《高山流水》) 生:(说出自己听到的东西) 师:大家有没有看到潺潺的流水、巍峨的高山啊?(生答)这首曲子就叫《高山流水》,是后人为了纪念一对知音而创作的,这对知音就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今天就让我们老学习一下这对知音的故事,请大家翻开书25课《伯牙绝弦》。 (板书:伯牙绝弦) 二、赛读课文 1、自由读 师:这是一遍文言文,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开始喜欢古文,喜欢古文这种特有的魅力。我们先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好吗? 生:好。 师:下面,我请同学们自由读,大声读,按照自己的节奏至少读三遍,读不通顺的地方你就多读几遍。开始。 生:(自由读文) 2.小组赛读 师:读通顺了吗? 生:通顺了。 师:读流利了吗? 生:流利了, 师: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来听一听课文的录音,边读边画出节奏。 (教师播放录音,课件展示课文节奏,要求学生把节奏画在书上。) 师: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生:齐读(再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比赛,看谁读得好,我们先分男女读一读。来,女同学读。 女生:(读课文) 师: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开了很好的头,好,男孩子,也来试试。 男生:(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再来分小组读,看那一小组读得好。 (分小组赛读) 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 师:真好。(我最欣赏他们读的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个地方,她读得很好;还有一个地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好一个“必得之。”强调得好;最后一个地方,“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终身不复鼓。”读得非常好,也把掌声送给某以小组!) 师:看来,同学们的朗读没问题了,我们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记叙性的文字女同学读钟子期说的话,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伯牙绝弦”,读。 生:(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我们放慢节奏齐读试一试,好吗? 生:(放慢节奏再次齐读课文) 师:请大家把课文抄一遍在笔记本上。 生:抄课文 三、赛解课文 1、解题目 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虽然没有读到百遍,但七八遍总已经有了,那么,文中的意思是不是已经自现了呢?是不是大概的理解了? 生:是。 师: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怎么解? 生1:就是伯牙从此不弹琴了。 师:好一个从此不弹琴。“绝”怎么解? 生1:“绝”是断绝的意思。 师:“绝”是断绝。“伯牙绝弦”就是伯牙断绝了琴弦。伯牙为什么要断绝琴弦呢?他断绝的仅仅是琴弦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课文。 2、小组比赛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分小组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这篇课文一共四句话,请小组的同学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分小组理解课文。 师:好,我看很多小组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下面我想请一个小组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他们的学习成果。 (小组展示,教师适时引导,课件展示关键词句) 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补充的也加分。 3、重点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伯牙绝弦》,课文还有哪个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在文章中,“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里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师:再来一遍,子期死,开始。 生2:(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说得真好,文中最后一句也提到了“伯牙绝弦”,这个绝弦仅仅是把琴弦弄断,不再弹琴吗?它意味着什么?是在向世人宣告什么? 生:他是在向世人宣告他从此再也不弹琴了。 师:他永远地告别了弹琴,他彻底地放弃了弹琴。而且,这里的绝弦绝不是一般的绝弦,它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从此永不弹琴了。伯牙是谁?伯牙是春秋时著名的琴师,被人尊为“琴仙”。 文中那个字说明了他的这一绝技啊? 生:善! 师:这个“善”字怎么解? 生:擅长,喜欢。 师:真好,有没在注意,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4次。 师:那么,每次出现都是同样的解释吗? 生:不是。 师:那么,你能说一说吗? 生:善鼓琴,就是非常擅长弹琴,善听,就是非常喜欢听弹琴。 师:这里的“善”作擅长、善于解,擅长,就必然喜欢,这中间有个因果关系。那么,后两个“善”字呢? 生:是感叹词。 师:怎么解释? 生1:啊! 师:啊!峨峨兮若泰山!你们同意吗? 生2:我觉得这个“善哉”的“善”应该是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