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学的开创之作.doc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学的开创之作.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学的开创之作 中国民俗文化学的开创之作 ――介绍仲富兰新著《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 本书责任编辑、浙江人民出版社编审 李 宁 《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多年来潜心专研中国民俗文化学理论的一部全面、系统、创新的力作。为了写好… 最新高中化学方程式(汇编) ﹡﹡﹡﹡﹡﹡﹡﹡﹡﹡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篇首语: 于是,米娜桑们看到的就是由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提供原稿,并由本人修改得到的“最新高中化学方程式汇编”了。望各位多加背诵,并牢记“学海无涯,回头是岸”这一深…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基本积累与运用( 22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6分 ) 成功没有定律,有人平步青云,有人则 (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 □ 有人“华山一条路”dēnglí… 中国民俗文化学的开创之作 ――介绍仲富兰新著《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 本书责任编辑、浙江人民出版社编审 李 宁 《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多年来潜心专研中国民俗文化学理论的一部全面、系统、创新的力作。为了写好这部著作,作者整整耗费了近十年的心血,从田野调查到遍读当代和前人的民俗学著作,并且多次听取了不少海内外民俗学专家和学者的意见,作者站在学科前沿和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以较开阔的视野,率先提出了构架“民俗文化学”学科框架的理论,逐步形成了对于民俗文化学全面发展、有别于前人和传统的民俗文化理论体系。这本《导论》观点鲜明,文笔生动,立论有据,行文流畅,议论严谨,对诸多的民俗事象,提出了新颖独道的见解,它不仅反映了作者治中国民俗学多年来的积累和深厚的学术功力,而且代表了上海民俗文化学界当今的研究水平。 本书的全部努力在于:(1)给予中国民俗文化一种理论上全新的解释模式,改变以往长于资料收集和泛泛而论的现象。(2)将中国民俗文化作为一个透视点去了解整个社形态。(3)从文化传统、学术观念、民间思潮、群体心理、习俗积淀等不同层面,努力揭示作为民间文化传承载体的中国民俗文化学的文化内涵。 兹将《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一书的有关背景情况介绍如下: 一,本书具有开拓性 近年来,民俗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对于民俗学研究的通论性专著主要有乌丙安先生的《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张紫晨先生的《中国民俗与民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陶立潘先生的《中国民俗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这些著作无疑是新时期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专著,对于振兴中国民俗学,提高民俗学在学术界的总体影响和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导论》的作者在前人贡献的基础上,不满足表面上的热闹和表象层次的阐释,根据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的观念形态的通常定义,从社会风俗,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俗文化产 生的深刻社会背景出发,指出民俗的本质并不是如许多民间文艺家们所说的,只是“无文化阶层的生活记录”,只是“古老社会的活化石”,抑或是古代社会的残存和遗留物。作者认为,民俗在本质上是一个民族最基础的文化,它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传统与现实、反映地域的、民间的或社区人群的共同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作者在本书的“叙论”中开宗明义地宣布,本书的撰述既不追随传统的民俗学体系,也与当今时髦的治学方法分道扬镳。具有开拓性,在科学地基础上独树一帜,提出自己一套完整的见解,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二,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包括叙论、十章和余论,挥挥洒洒近五十六万言。上编主要阐释民俗文化原理;下编分门别类地分陈各种民俗文化事象的内在结构和作为整个体系的变化规律。探求民俗文化体系的变化规律,必须研究该体系内诸要素间的联系以及该体系与其他文化体系的联系,这些联系的基本形态的各种表现。它的范围、任务、性质、?特征、结构、功能、类型、分类、传承、变迁,都处于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系统之中。任何一门学问的研究,切忌从概念出发。本书的撰述,无论观点和材料都与社会生活血脉相连,对于民俗文化的社会功用、传播途径、行为方式、价值导向,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此同时也介绍了民俗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以方便于初学者。 本书之学术品位的第二个特色,是作者在构思全书的总体框架时,提出对于民俗文化研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既然十九世纪的西方民俗学是从研究古老风情的学问中脱颖而出、日益分化,从而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人类即将迈步进入新世纪,这门学科则表现为一种“回归”到其它学科,与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交融汇合。本书的作者认为,要拓展中国民俗文化学的广阔空间,在学术界取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