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I传统职教模式及其现代启示杀青.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传统职教模式及其现代启示杀青

传统职教模式及其现代启示 刘幸福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 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传统的职业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区别也有着必然的联系,两者各自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通过对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的分析,探索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徒制; 学校教育; 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刘幸福(1972—),男,辽宁抚顺人,经济师,广西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图书馆副馆长,广西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与职业教育。 引言 自从我国引进西方的班级授课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我国早期的私塾教育已经在社会上消失,不过传统职业教育模式还有适当的保留,比如古时候的师徒授业教育模式在少数行业中还有存在。师徒授业就是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获得技能。目前相声、京剧、厨师等行业还保留着拜师的习俗。师徒授业的方式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授技艺的方式。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职业技术教育。至今,我国很多工厂仍然保留着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新职工进工厂之后,单位会安排认师傅,然后徒弟跟着师傅一起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可以独立工作。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有着很多优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同理,西方教学模式也有他自身的缺欠,我们应该辩证的看问题,继承和发挥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使其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更好的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 传统职教模式 从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工匠主要通过种方式培养:其一为家传世学,即世代为手工匠艺人,子承父业,技艺绝不外泄;其二为学徒制,有技术的能工巧匠也会打破家庭的圈子,或设学收徒,专门培养弟子,或招收徒工,在工作中传授技艺其世学家传世学的手工业教育在先秦时期非常广泛。由于“四民分业”的思想不断得到认可和普及,手工业者“世代为工”的情况相当普遍。我们可以从《国语·齐语》和《管子·小匡》中找到相关的史料和记载。《小匡》日:“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旦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通过家族传授手工技艺的方式在当时看来具有多种优点,能够使弟子潜心于此而不转移志向,因此使其技艺达到相当的高度。这种思想在战国其他的文献中也得到肯定和认同。如《考工记》中说:“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意思是说有技能的人能够将技术世代传授而不外泄,就可称之为能工巧匠。《苟子》中也说:“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这都说明,当时手工业者传授技术的主要途径是父子相传,而且严格保守秘密,绝不向外人泄露。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家族内部的技艺传授,所谓学徒制也已经产生。可以说,祝、史、射、御、医、卜和百工技艺无不有师。《庄子-人间世》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干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日:‘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日:‘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椭,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这是木工师徒之间针对硕大无朋的树木可否作为原材料的问答,正可说明当时学徒制度的广泛存在,也说明师傅在传授弟子技艺的时候往往有所保留,所谓授人以规矩,而不授人以巧。此外,随着奴隶社会的崩溃,一些原来的畴人(职官)流散到民间,他们著书立说,组织学派,并开设私学收徒。畴人将本来密藏于官府的技术带到民间,又从民间生产实践中吸收养料,促进了技术本身的发展。 古代徒制教育贯穿于行业生产的全过程之中,具有全程教育的特征,这种教育培养出的人综合素质较高,富有创造精神。特别在古代社会末期徒制职业教育培育出许多杰出人才和能工匠,他们创造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工艺业,有的产品今天被视为“国宝”,成为我国古代高度文明的重要标志。徒制以技能传授为中心由于古代没有多少技术理论,因此也没有独立的理论教学。但师傅也不是仅让徒弟机械重复操作,他们也非常重视技术经验和行业规范的传授,师傅通过自己演示和在指导徒弟操作的过程中传授技术经验,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行业规范。因此,徒制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学生不注重学历,只注重其就业价值,只重视操作而不重视理论原理的追寻。徒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现场学习为主古代徒制职业教育是生产第一、教育第二。学徒主要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边看、边干、边学的。一般过程是徒弟先在旁边看师傅干,了解了生产的基本情况以后

文档评论(0)

ying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