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礼仪与当代文化价值的建构.doc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礼仪与当代文化价值的建构.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礼仪与当代文化价值的建构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礼仪与当代文化价值的建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礼仪与当代文化价值的建构 ——“城镇化与文化”安仁论坛演讲全稿 刘梦溪 ? ?我认为此次会议的题旨,有很大的论述空间。刚才李永萍(作家、曾任台北市文化局长)讲的台湾的情况,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她讲的那些被人们素所忽略的住在半山坡上的居民,不是让他们搬离迁移,而是从当地的居住情况和文化特点出发,知识人、文化人一起参与,原地进行改造,并发展出创意产业,这个过程颇富有启示性。今天会场上,不断听到“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这些概念的反复阐述。但如何结合广大农村的具体情况,让当地居民也积极参与进来,让中等的以及高等的文化人也参与其中,有没有感人的典型范例,似乎少有论述。中国这么大,七八亿农民,如果涉及到大规模的迁离,效果究竟如何?我心存疑虑。 我有忧思 ? ?我的本业,研究范围,主要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化史,以文本典籍为主。也研究近代,但不出民国前后的时间段。20多年前,一次文化人的笔会,于光远夫妇,漫画家丁聪和他的夫人沈竣,还有诗人邵燕祥等。饭桌上大家讲了很多时事故事。我的座位紧挨邵燕祥,他是我多年的好友,但在北京,见面机会反而不多。我悄悄与他举杯低语,我说:“友谊依旧,幽默依旧。”他回了一句:“涛声依旧。”我茫无所知,不知诗人在说什么。我内人陈祖芬听到了,说那是有名的流行歌曲的名字。并说我只念古书,民国前的事情比较熟悉,当今演艺圈的事一无所知。果然当话题转到历史和往事,我也能插上几句了。从此丁聪太太沈竣,电话或者写信,都称我为“民国前”。 ? ?但今天听了李永萍的发言,我心有所感,无法不作一次历史穿越,从“民国前”回到今天的世界。我很想到李永萍讲的那些半坡区,到那些创意基地,到那些制作小东西的地方好好看看。大陆的民间创意,特别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大块,范围更广,很多都堪称美不胜收。但一点一滴地做大,成为世界性的文化产业,像李永萍讲的仅桐树花一项,就做到全台岛、全世界上去,大陆还比较少见。可是论资源,中国大陆实在太多了。城镇化光是“顶层设计”还不够,重要的是应该从基层做起,从下面的具体个案开始。至少应该上下结合,充分发挥上下两个积极性。 ? ?文化的迁移和住民的迁移,都是需要谨慎从事的事情。文化街区的文物,如果建一个大楼,古董文物都一股脑搬进大楼里,古董文物的文化依存就发生问题了。把原来住在地的农民都让他们搬出自己的房宅地,然后集中住到在另外的地方新建的一排一排、一栋一栋的楼房里,让他们过上“城镇的生活”,难道这就是“城镇化”理想去处吗?使农民失去自己原来的房屋和土地,实际上也就失去了家园。这样的结果,等到十年、二十年“化”完了,倒是可以与台湾的名作家,写《乡愁》的诗人余光中先生论理,说你老先生过虑了,因为我们没有家乡,因此也就没有乡愁。让农民失去家园故乡,同时也就是让所有跟乡村有联系的人失去家园故乡,这是好消息还是不那么好的消息?从专业来讲,我们是事情的“局外人”,但也不无忧思。 ? ?现代化有一些必不可少的指标,其中包括城市化的程度。城市是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就走向现代而言,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从全世界的发展情况来看,城市居住人口增加并不是坏事。但是中国的城市化,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有值得检讨之处。主要是千城一面,千篇一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尽是水泥森林,看不出不同城市的特色。也许是有关方面意识到,单是城市化还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所以提出了城镇化。只不过是,如何实施城镇化,用什么途径来实现城镇化,如何与原住在地的居民,和各方有知识的人,和当地专家的意见结合起来,如何与具体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尚缺少深度探讨。 ? ?把原住在地的居民从原来的乡村搬出来,统统搬到新建的集中居住的楼房里面,能很 快解决他们的供水供电问题吗?能很快建成配套的商业、医疗设施吗?能解决儿童上学的教育问题吗?各种各样的离开乡村之后的成堆的问题,不用说解决得不好,就是解决得不及时,也会难以应付。刚才传媒大学的范周教授讲,百分之多少的城市缺水,有的城市的水只够用多少天。但范先生只讲了缺水,还没有涉及水的质量是否达标的问题。何况,得用多大规模的资金来建那些千千万万的集中居住的“城镇”呵!这一过程,又不知有多少利益攫取者插手其间?城市的房地产热还没有消歇,城镇化的再一轮的房地产热又起来了,能不让人感到忧虑吗。 两个心结 ? 本来我为这次会议准备了论文,还做成了PPT课件,讲题是《礼仪与当代文化价值的建构》。我住北京快六十年了,当然知道北京的好处,以至于走了很多城市,还是愿意在北京做学问。但北京的文化含量,的确有弱化的趋势。 ? ?北京是元、明、清三代帝都,是文化古城,但文化味道却越来越淡薄了。帝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